胡天乐的个人简介
胡天乐,生于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广西富川人,原名胡维璋,以字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
人物简介
胡天乐(1892―1951) 富川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就读,后考入河北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历任连长、营长。1926年率部北伐,参加德安、梁园战斗。次年任第七军一师团长,8月底在南京附近与直系军阀孙传芳部决战的龙潭战役中,率部担任主攻任务,激战数日,战后任第四集团军第七军三旅旅长。1934年任平乐区民团副指挥官。1938年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直辖第三十师师长、柳州行政监督区专员,同年调任桂林行政监督区专员。1940年任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2年任省绥靖公署高参、广西民团副总指挥兼湘桂边区游击纵队副司令。1943年8月国民政府任命为陆军少将。1944年辞去广西民团副总指挥职,只任湘桂边区游击纵队副司令,驻富川、恭城一带设防。其间捐资筹款创办贺县(今贺州八步)临江中学、临江水利公司。1946年退役还乡,常驻八步、望高一带经商、办矿业。1947年11月国民政府任命为陆军中将。1949年12月后任八步、西湾治安委员会委员、平乐专区改编委员会执行委员等职。1950年初,主动向富川县人民政府交出私藏的步枪50支、子弹2000发。1951年12月在富川开展清匪反霸斗争中,被错判死刑枪决。1988年,梧州地区行政公署对其作出无罪平反的决定,恢复名誉。
个人生平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出生于广西富川。
1919年3月军校毕业后出任广东陆军第1军(军长马济)补充营第1连上尉连长。
1920年5月所部改称广东陆军第1军第3旅(旅长唐伯珊)第5团第2营,升任上尉营附。
1921年7月出任广西省长公署(省长马君武)军政处(处长林伯篮)总务科(科长黄旭初)少校科员。
1922年5月离职。
1924年1月出任武卫军(总司令马济)第1团(团长陈良佐)第2营少校营长。
1926年3月第1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李宗仁)第10旅(旅长陈良佐)第19团,升任上校团长。
1927年9月调任第7军(军长夏威)参谋处(处长陈良佐)上校参谋。12月调升第7军第2师师长(李朝芳)少将副师长。
1928年3月第2师改称第34师(师长李朝芳),仍任少将副师长。9月第34师改编为第4集团军暂编第2师(师长夏威)第5旅(旅长李朝芳),降任少将副旅长。10月暂5旅改称第15师(师长夏威)第44旅(旅长李朝芳),仍任少将副旅长。12月调升第4集团军暂编第13师(师长张义纯)第39旅(辖三团)少将旅长。
1929年1月暂39旅改称第56师(师长张义纯)第168旅(辖三团),仍任少将旅长。4月因随部反蒋失败返乡避居。
1930年1月出任护党救国军第8路军(总司令李宗仁)教导第1师(代师长梁瀚嵩)第2团少将团长。4月所部改称第1方面军(兼总司令李宗仁)教导第1师(代师长梁瀚嵩)第2团,仍任少将团长。
1931年6月所部改称第4集团军(兼总司令李宗仁)第7军(军长廖磊)第24师(师长覃联芳)第71团,仍任少将团长。
1933年10月调任平乐民团区(总指挥蒋如荃)少将副指挥。
1938年12月调升任平乐民团区中将总指挥兼行政监督。
1939年2月调任桂林民团区中将总指挥兼行政监督。
1940年4月调任桂柳师管区(司令尹承纲)中将副司令兼平乐团管区司令。12月17日调任广西省第1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1942年7月1日调任广西绥靖公署(兼主任李宗仁)中将高级参谋。
1943年8月19日叙任陆军少将。
1944年10月兼任湘桂边区抗日指挥部(指挥官钟祖培)中将副指挥官。
1945年10月辞职后返乡兴办实业。
1947年11月21日晋任陆军中将,并退为备役。
1949年12月出任八步招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平乐专区改编委员会执行委员。
1950年12月21日被捕。
1951年5月在广西富川被执行枪决。
后世纪念
1988年5月26日梧州地区行政公署予以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