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继周

时间:2024-03-11 20:34:04编辑:小简

耿继周的个人简介

耿继周,辽宁沈阳人,出生于1885年9月,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是辽西著名的抗日将领,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四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耿继周退役,晚年凄凉。耿继周英勇抗日的事迹至今仍为辽西人民所传颂。

基本介绍

中文名:耿继周

出生地:沈阳市新民县南八里铺

别名:辽西静观道人

出生日期:1885年9月

国籍:中国

逝世日期:1945年

民族:汉族

职业:军人

毕业学校:陆军讲武堂

主要贡献:“九·一八”事变积极抗日有力打击日军

个人简介

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四路总司令耿继周,名礼,字继周。1885年9月生于新民县南八里铺。因他深感国家贫弱,列强欺凌,立志从军报国,遂于1913年应征入奉军。1921年他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炮兵。毕业后历任炮兵排长、连长、营长、上校监督等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年逾花甲的耿继周退役,一度靠卖蛋,卖画度日,后来在漂泊中故去。

个人履历

耿继周将军是“九·一八”事变后辽西著名的抗日将领,他放弃了在东北军中的高位,率领义勇军纵横驰骋在辽西大地,令日寇闻风丧胆。至今,他英勇抗日的事迹仍为辽西人民所传颂。耿继周,1906年考入新民县教师讲习班,毕业后,耿继周一度担任新民县高级小学教员。1913年应征入奉军。1921年他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炮兵。毕业后历任炮兵排长、连长、营长、上校监督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组织义勇军抗击日寇”。1932年1月3日,辽西最后一座军事重镇锦州沦陷。耿继周把战斗重点转移到辽西的农村,提出了“专抗日、不扰民、救国爱民”的十字诀,作为其义勇军的宗旨。他还亲自制定了抗日救国奖惩条例,对于发动群众支持和配合义勇军抗日,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1933年6月11日,耿继周被任命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三十五军军长,驻防丰宁。两个月后,冯玉祥被蒋介石集团逼迫下野,耿继周所部人心浮动,队伍一部被国民党二十九军收编,一部自谋出路。对昔日的抗日名将,当局只给了一个省政府高级参议的闲职。耿继周毁家抗日,一贫如洗,他晚年穷困潦倒,以卖画度日。老将军自号为“辽西静观道人”。新中国成立后,耿继周与在北京的后代失去了联系,据说在六十年代客死于南方某地。遗憾的是,这位驰骋辽西的抗日名将在东北光复后没有返回故土。

人物生平

耿继周1885年生于沈阳市新民县南八里铺一个农村塾师家庭。1906年进入新民府“辽西书院”附设教师讲习班学习,酷爱古文、书法、绘画,亦善骑射。毕业后受聘为县立小学国文教员。1913年满怀忧国忧民之情的耿继周弃文就武,驻防新民。1921年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兵科,翌年结业后在步兵第七旅任炮兵排长。因训练勤勉、治军严格、身先士卒,受到当时任旅长的汤玉麟的重视,接连升为炮兵连长、营长。1927年随汤玉麟赴热河,任上校炮兵总监。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热河后,耿继周痛心疾首,他对汤玉麟之流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极为不满。为民族义愤所激,耿继周毅然辞职还乡,组织抗日义勇军,数日之间便拉起了千余人的抗日队伍,并被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任命为抗日义勇军第四路总司令。耿继周的抗日活动得到了爱国民众的拥护,新民、辽中、黑山、彰武等地的抗日山林队和小股武装纷纷来投,至年底,队伍扩至万余人,约为两个师。

耿继周所率义勇军主要活动于辽西、锦州一带。为阻止日军西犯,该部多次袭击西侵日军,数次袭击和占领新民、彰武县城。经过大小数十次战斗,义勇军的弹药消耗殆尽。为了坚持战斗,耿继周决定毁家纾难,将所有家产悉数变卖,以充军需,虽然杯水车薪,但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部下纷纷效仿,不仅使枪械弹药得到一定补充,也大大鼓舞了士气。

1932年3月,耿继周派兵配合各路义军攻打沈阳。8月,他亲自率部一举打下锦西县城。随后在锦州附近的汤河子战役重创日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他又率部抵抗。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签订后,耿继周率部参加了冯玉祥组织的民众抗日同盟军。“七七”事变后,他被国民党任命为第十战区高级参议。

1945年抗战胜利后,年逾花甲的耿继周退役,一度靠卖蛋,卖画度日,后来在漂泊中故去。耿继周的死是寂寞的,但人们将永不能忘记那个毁家纾难、效力国家的忠魂。

个人其它信息

耿继周,最爱莫过于家园,最痛莫过于亡国。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东北人民就没停止过对日寇的反抗。义勇军、抗联,无不令敌人如芒刺在背。耿继周便是无数抗日志士中一个著名的义勇军将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耿继周正在热河省会承德任职,听到国土沦丧的消息,耿继周痛心疾首。他对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奉行“不抵抗政策”表示不满,在得不到当局的支持下,主动提出“舍弃上校差职”,“收容旧部,编练民众,组织义勇军抗击日寇”。民族义愤促使年近五旬的耿继周抛掉高官厚禄,返回辽宁投身抗日。耿继周回到新民后,立即开始了抗日宣传。到1931年10月初,耿继周在家乡新民组织成立了1000多人的抗日队伍。很快,在北平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得知了耿继周组织抗日义勇军的消息,委任他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四路军司令,允许佩中将军衔。同时委任隆嘉启为参谋长,并拨给机枪两挺、步枪20余支及弹药等,还颁发了一笔奖金以示鼓励。有了这些支持,耿继周部义勇军的规模日益扩大。11月中旬,耿继周从北平接受赞助后回到辽西,到新民县白旗堡(今大红旗)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的举动得到了当地联庄会会首们的响应,很多地主和士绅武装都加入到义勇军中来。东北军热河驻军司令、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念耿继周为自己的旧部,为了表示自己支持抗日,他故作姿态,委任耿继周为热河保安第三旅少将旅长,该旅下辖两个团,每团500人左右。经过整编,补充丁武器弹药,稍事休整后,于1933年初奉命调往阜新县朝阳寺,与东北军步兵第一O七旅共同担负朝阳县至朝阳寺之间的防务。朝阳寺距辽宁省黑山县仅10余里,是敌我控制区的交界地带,对当时尚未沦陷的热河省来说,无异于前沿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朝阳寺以南有羊山,与北票境内的南岭成平行线,地势险要,是日军进犯热河的头一个重点目标。锦州沦陷后,日军对朝阳寺有多次侵略企图都未得逞,直至1932年7月才以一名日本间谍被中国义勇军逮捕一事为借口侵占了朝阳寺车站,但朝阳寺乡的土地并未沦陷。耿继周部进驻朝阳寺乡后,积极布置兵力,经过血战夺回了朝阳寺车站。歼敌70余名,截留机关车一列,缴获军需用品甚多。这是耿继周一生中最后一次独立指挥并取得胜利的战斗。胜利社会评价

耿继周将军是“九·一八”事变后辽西著名的抗日将领,他放弃了在东北军中的高位,率领义勇军纵横驰骋在辽西大地,令日寇闻风丧胆。至今,他英勇抗日的事迹仍为辽西人民所传颂。

上一篇:纪志群

下一篇:管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