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贞的个人简介
何绍贞(1880―1936),原名何少徵,字瑞麒,族名盘如。壮族,原籍万承州昌明街人。以务农为主,家庭清贫,迁到养利县城民生街后,以烧窑、蒸洒、做生意为生。民国二十年间,家有水田10多亩,畲地几十亩。基本内容
何绍贞(1880―1936),原名何少徵,字瑞麒,族名盘如。壮族,原籍万承州昌明街人。后迁到养利县城民生街。以烧窑、蒸洒、做生意为生。清光绪二十年(1894)在龙州将弁学校学习,后到北平讲武堂受训,毕业后在桂林陆军小学任炮科教官,后调任桂军炮兵营长。民国十二年(1923)离职前往当时革命中心广州,接触进步书刊。翌年离穗返养利,带回不少进步书刊,部分赠送县图书馆。此后发动群众砸烂关帝庙,提倡妇女解放,创办女子学校。民国十五年(1926),参加国民党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三月,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委任何为养利县农民运动名誉委员,派回养利,何在养利县物华乡和万承州一带开展农民运动,以成立各乡(甲)国民党区分部为名,组织各乡(甲)农民协会,宣传反帝反封、破除迷信,提倡男女平等,并选送一批进步青年分别到南宁农民运动讲习所、广西军校、黄埔军校学习。民国十六年(1925),国民党政府大肆清党清乡,何利用师生情谊,劝阻国民党二军官的剿共清乡暴行。民国十八年,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何劝冯飞龙接受俞作豫收编,投靠共产党。民国十九年(1930)二月下旬,镇压农军的养利县民团局长冯少彭为逃脱罪责,经何绍贞推荐投靠冯飞龙,被农军控告处决。何绍贞自度处境危险,当夜逃离冯部潜往香港,再返广州。民国二十至二十二年(1933),何常率民众反贪官污变,曾遭官府通缉、抄家、逮捕。民国二十五年(1936)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