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先的个人简介
冠先,《搜神记》里的人物,春秋时期以钓鱼为业,在睢水旁住了一百多年。
概述
相关事件
春秋时期宋国人冠先以钓鱼为业,在睢水旁住了一百多年。钓上鱼后,有的就放回河中,有的就卖掉,有的自己吃掉。冠先喜欢种植荔枝,喜欢吃荔枝。宋景公(公元前516年-公元前469年在位)向冠先询问修道的秘诀,被冠先拒绝,所以齐景公把冠先杀了。过了几十年,冠先又出现了,坐在宋城门上鼓琴,过了几十天才消失。所以宋国人家家户户祭祀他。
原文记载
冠先,宋人也。钓鱼为业。居睢水旁百余年。得鱼,或放,或卖,或自食之。常冠带。好种荔,食其葩实焉。宋景公问其道,不告,即杀之。后数十年,踞宋城门上,鼓琴,数十日乃去。宋人家家奉祠之。
――《搜神记?卷一》第十章 冠先钓鱼
《搜神记》一
搜神记的作者
一般认为《搜神记》的作者是干宝,关于干宝这个人,可以查到他的字是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东晋初史学家。曾以著作郎领国史,据说著了《晋纪》,不过找不到了。应该还当过“散骑常侍”这个官,所以《搜神记》书中有这么句话“晋散骑常侍新蔡干宝令升撰”。
但是关于《搜神记》我在网上查到这么一句话“《搜神记》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史官所撰,是中国最早被称为小说的作品,鲁迅先生将它归纳为u2018志怪小说u2019”。可见对于作者还是有疑问的,这个也正常,直到现在连《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都有争议,何况这么早的一部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干宝对《搜神记》的完成应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犹如荷马对《荷马史诗》的作用一样。而且也可能是干宝完成了部分《搜神记》的故事,后人在此基础上有增添了许多新内容。但是这部书的历史地位很重要――“是中国最早被称为小说的作品”,中国人比较迷信“最”字,像我,一看到这句话就立刻对《搜神记》肃然起敬。
以上部分文字为相对比较严肃的废话,以下开始为比较轻松的废话。
每本书的开头都有个“序”,我以前看书从来不看“序”这个东西,现在看书一定先看“序”这个东西,看得多了,发现所有的“序”基本内容大同小异,无外乎以下内容: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阅读这本书希望读者能受到什么教育……说白了就是“正名”,因为孔老夫子说了“必也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说“序”还是很重要的。
《搜神记》二
原序如下:
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卫朔失国,二传互其所闻,吕望事周,子长存其两说。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由来尚矣。夫书赴告之定辞,据国史之方册,犹尚若此;况仰述千载之前,记殊俗之表,缀片言于残阙,访行事于故老,将使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设有承于前载者,则非余之罪也。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群言百家,不可胜览;耳目所受,不可胜载。亦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微说而已。幸将来好事之士,录其根体,有以游心,寓目,而无尤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