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定向

时间:2024-03-08 10:37:20编辑:小简

耿定向的个人简介

耿定向(约1524-1597)明代官员、学者。字在伦。黄安(今湖北红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初授行人,继而任御史。

人物简介

耿定向

曾弹劾吏部尚书吴鹏之婿 董份在总裁会试时偏私等六大罪,因 严嵩袒护而无结果。嘉靖四十―年,竭力主张建置 黄安县。出按甘肃期间,推荐人才与弹劾酷吏、均不徇私情。不久调南京,督理学政;设 崇正书院。隆庆初,提升为大理右寺丞。后 高拱擅权,因他曾讥讽高拱,被贬为横州判官。 高拱罢官后,迁衡州推官。万历年间,升为右 副都御史。后任 户部尚书,督仓场。辞官后居天台山,与弟定理、定力设书院,研究学问,讲学授徒,学者称之为天台先生。著有《冰玉堂语录》、《天台文集》二十卷及《硕辅宝鉴要览》,《四库总目》等,行于世。

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

春,经朝廷批准,准予建县,初名新安,旋改黄安。县治设于原麻城县姜家畈。

嘉靖四十二年,为江西提学御史,建志学书院于 宣城,祀王阳明。

1569年(明隆庆三年)

勘定县城。购姜家畈田地125亩,由耿定理等负责构筑城池。

1585年迁居麻城。后再来黄安,会耿定向于天台口,并祭扫耿定理

耿定向编纂《黄安初乘》。后4次增修。

耿定向病逝。朝廷追加耿为 太子少保,谥号恭简。

明史记载

耿定向,字在伦,黄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行人,擢御史。 严嵩父子窃政, 吏部尚书吴鹏附之。定向疏鹏六罪,因言鹏婿学士 董份总裁会试,私鹏子绍,宜并斥。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隆庆初,擢大理右寺丞。 高拱执政,定向尝讥其褊浅无大臣度,拱橹<肮罢评舨浚钥疾熠囟ㄏ蚝嶂菖泄佟9鞍眨恳坪庵萃乒佟M蚶校酃儆腋倍加贰 吏部侍郎 陆光祖为御史 周之翰所劾,光祖已留,定向复颂光祖贤,诋之翰。给事中李以谦言定向挤言官,定向求去,帝不问。历刑部左、右侍郎,擢南京 右都御史。御史王O臣劾应天巡抚周继,疏发逾月不以白定向。定向怒,守故事力争,自劾求罢,且诋O臣论劾失当。因言故江西巡抚 陈有年、四川巡抚徐 元泰皆贤,为御史方万山、王麟趾劾罢,今宜召用,而量罚O臣。O臣坐停俸二月。于是给事中许弘纲、观政进士 薛敷教、南京御史黄仁荣及麟趾连章劾定向。麟趾言:“南台去京师远,章疏先传,人得为计。如御史孙鸣治论魏国公徐邦瑞,陈扬善论主事刘以焕,皆因奏辞豫闻,一则夤缘幸免,一则捃摭被诬。故迩来投揭有迟浃月者,事理宜然,非自O臣始。”语并侵大学士 许国、 左都御史 吴时来、副都御史 詹仰庇。执政方恶言者,勒敷教还籍省过,麟趾、仁荣亦停俸。时已除定向 户部尚书督仓场,定向因力辞求退。章屡上,乃许。卒,年七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恭简。

定向初立朝有时望。后历 徐阶、 张居正、 申时行、 王锡爵四辅,皆能无龃龉。至 居正夺情,寓书友人誉为伊尹而贬言者,时议訾之。其学本 王守仁。尝招晋江 李贽于黄安,后渐恶之,贽亦屡短定向。士大夫好禅者往往从贽游。贽小有才,机辨,定向不能胜也。贽为姚安知府,一旦自去其发,冠服坐堂皇,上官勒令解任。居黄安,日引士人讲学,杂以妇女,专崇释氏,卑侮孔、孟。后北游通州,为给事中 张问达所劾,逮死狱中。

定向弟定理、定力。定理终诸生。与定向俱讲学,专主禅机。定力,隆庆中进士,除 工部主事。万历中,累官 右佥都御史,督 操江,疏陈矿使之患。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卒,赠尚书。

人物轶事

【原文】

耿楚侗[定向]官南都。有士人为恶僧侮辱,以告公,白所司治之,其僧逋。公意第迸逐,不令复系籍本寺。士人心不释然,必欲捕而枷之。[边批:士多尚气,我决不可以气佐之。]

公晓之曰:“良知何广大,奈何着一破赖和尚往来其中哉?”士人退语人曰:“惩治恶僧,非良知耶?”或以告公,公曰:“此言固是。乃余其难其慎若此,胸中盖三转矣。其一谓志学者,即应犯不较、逆不难,不然落乡人臼矣,此名谊心也。又谓法司用刑,自有条格,如此类法不应枷,此则格式心也。又闻此僧凶恶,虑有意外之虞,故不肯为已甚,此又利害心也。余之良知乃转折如此。”嗣姜宗伯庇所厚善者,处之少平,大腾物议。又承恩寺有僧为礼部枷之致毙,竟构大讼。公闻之,谓李士龙曰:“余前三转折良心不更妙耶?”[边批:唯转折乃成通简。]

[冯述评]

凡治小人,不可为已甚。天地间有阳必有阴,有君子必有小人,此亦自然之理。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译文】

明朝人耿楚侗(耿定向,黄安人,字在伦)任职南都(明、清时称南京为南都)时,有个书生被一凶僧侮辱而来告状。耿楚侗交代有司处理,这名僧侣却逃走了。耿楚侗心想,只要驱逐他,使他不再隶属该寺的僧侣就可以了。

但人心不安,民众认为一定要把他逮捕且上枷锁。耿楚侗开导他们说:“良知是何等的广大,何必受一个烂和尚的拘束呢?”

书生退下后告诉别人说:“惩治凶恶的僧侣难道不是良知吗?”

有人将此话告诉耿楚侗,耿楚侗说:“这句话很对。但我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我心中有三层顾虑:一是立志向学的人,就应受人冒犯不予计较,遭受横逆不畏艰难,不然就落入一般人的窠臼。这是名谊心;其次认为法官用刑,各有条律格式,像这类犯人于法不应上枷锁。这是格式心;又听说这名僧侣极为凶恶,担心有意外发生,所以更不肯过分追究此事。这是利害心。我的良知就是如此顾虑的。”

后来姜宗伯为了保护自己私交亲密的人,判案不太公平,引起世人极大的批评。又承恩寺有个僧侣,被礼部施枷锁以致于死,结果构成大讼案。

耿楚侗听到这些事,对李士龙说:“我以前良心上的三件顾虑不是更妙吗?因为考虑周到,乃能大事化小。”

[冯评译文]

凡是处置小人,不可以太过分。天地之间有阳必有阴,有君子必有小人,这是自然的道理。容得了小人,才能成为君子。

红安之父

红安原名叫黄安,400年前,地球上没有黄安这个县,当然更没有 红安这个县。他的产生最初是1542年一个叫李大夏的麻城人向朝廷提议的,但是,很显然,麻城无法容忍领土的分割,就这样建县提议被搁置了21年。直到1563年,还是在一位麻城人耿定向的努力下,经大明朝户部复奏,朝廷批准正式建县,并析麻城县太平、仙居二乡二十里,黄陂县滠源乡八里,黄冈上中和乡十二里为新建县属地,名为黄安县,因此麻城人耿定向在后人历史籍贯标注中改成了黄安人,身为明户部尚书的耿定向从此被誉为 红安之父。因为没有他, 红安不可能建县,当然也就不会有现在的 红安县了。建县后不久的 红安迎来一位远方的客人,明大思想家以叛逆而闻名的李贽,他受耿定向邀请来黄安教化黄安子弟。与耿定向弟弟耿定理、黄安文人吴心学在黄安的五云山、似马山、天台山尽情抒怀黄安的大好河山。李贽的到来,让大批的文人墨客相继来到这个新生的县,一时间 红安的从南到北,书院遍布。学风犹胜,留下了“唯楚有才,楚亦在黄(安)”的美名,

上一篇:黄有福

下一篇:郭柏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