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的个人简介
霍光(?一前68年),字子孟,西汉河东平阳人,西汉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
霍去病保举霍光入宫,担任宿卫宫廷的郎官。因为霍光为人端正,办事机灵严谨,深受汉武帝的喜爱。他跟随汉武帝近三十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他忠于汉室,老成持重,而又果敢善断,知人善任,实为具有深谋远略的政治家;击败上官桀等人发动的政变,废刘贺,立汉宣帝,使汉室转危为安,其政治胆略颇可与萧何相比;他改变武帝末年急征暴敛、赋税无度的政策,不断调整阶级关系,使汉代的经济出现了又一个发展时期;十分注意自身的政治修养,以儒学经术约束自己。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约折合1.7米),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常被人和伊尹并提,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人物平生
早年时期霍光的父亲名叫霍仲孺,公元前141年前后,以县中小吏身份被派到平阳侯家服役。霍仲孺和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媪之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霍仲孺在平阳侯家任务完毕返回家中,另娶妻子生下霍光,和卫少儿不再来往。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拜骠骑将军之职,在出击匈奴的途中,被河东太守出迎至平阳侯国的传舍,并派人请来霍仲孺与之父子相见。霍去病替霍仲孺大量购买田地房屋和奴婢后离去。
霍去病此次出征凯旋时,再次拜访霍仲孺,并将异母弟弟霍光一起带到长安照顾。霍光当时年仅十多岁,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先任郎官,随后迁任各曹官,侍中等。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霍光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侍奉汉武帝左右,前后出入宫禁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错误。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
武帝托孤征和二年(前91年),武帝悉心培养的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逼自杀,这场斗争就更趋于表面化。汉武帝为了避免他死后政局发生变乱,汉武帝决定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储君,随即将其母钩弋夫人处死,以绝后宫专权之患。并计划令霍光辅佐。武帝令宫中画师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名将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暗示嘱托霍光像当年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样辅佐刘弗陵。
此前的后元元年(前88年)霍光曾经同上官桀、金日共同挫败侍中仆射莽何罗与弟重合侯的叛乱阴谋。汉武帝遗诏中以此理由封他们三人为列侯。但当时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武帝根本没有留下分封三人的遗诏。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
挫败政变霍光与同为辅政大臣的金日和上官安都有联姻关系。金日次子金赏的妻子是他女儿。另外一位辅政大臣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所娶则是霍光长女,有一女上官氏。上官安打算让时年仅仅六岁的上官氏做皇后,遭到霍光反对,于是转而走盖长公主的门路,成功实现目的。上官家族为了回报盖长公主,想将其情夫丁外人封列侯和光禄大夫,也被霍光驳回。霍光此前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其他亲戚封官。双方因而结怨,成为政敌。
霍光辅政以来,首先遭遇到的挑战来自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以及汉武帝之子,燕王刘旦。上官桀为了谋取汉朝的最高权力,取代霍光,依附于昭帝的姐姐盍长公主。而燕王刘旦,则因比昭帝年长而不得嗣立,心怀不满;另一位辅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认为在汉武帝时期制定过盐铁专营的政策,使国家富强起来,功劳无人可比,不甘居于霍光之下,因此产生了推翻现政权,由他与上官桀来主政的欲念,于是与燕王刘旦勾结起来。这就形成了以长公主和燕王刘旦为首的两股政治势力。
上官桀父子联合盖长公主、燕王刘旦以及辅政大臣桑弘羊等共同结成反对霍光的同盟,假托燕王名义趁霍光休假的时候向汉昭帝上书诬陷霍光有不臣之心,并内外接应,做好准备打算一举擒杀霍光。
他们袭用“清君侧”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义上书昭帝,捏造说: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是为推翻昭帝,自立为帝,并声称燕王刘旦为了防止奸臣变乱,要入朝护卫。上官桀企图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时,将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从而废掉汉昭帝。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着那张汉武帝时所绘“周公负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朝见昭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态度。汉昭帝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昭帝十分平静,随即召霍光入朝,果断地说:“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你是没有罪的;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是最近的事情,远在外地的燕王刘旦怎么可能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
时年仅十四岁的昭帝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不予理睬,并安抚霍光,且下令追查上书人的来历。后来汉昭帝还下令如有人上书毁谤霍光者必追究到底。
上官桀等人见无法从昭帝处下手,便决定发动政变杀霍光,废黜昭帝,立燕王为帝。但计划泄漏,霍光族灭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盖长公主和燕王旦自杀。此后霍光成为朝政实际上的决策者。
全面掌权在昭帝时期,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得以独揽大权,他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
这段时期和后来的宣帝朝被合称昭宣中兴,史家认为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恢复。
废除昌邑元平元年(前74年)夏四月癸未日,汉昭帝驾崩,他没有儿子。霍光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后就以淫乱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他。
霍光同群臣商议后决定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继承帝位。这就是汉宣帝。霍光与伊尹效法殷商伊尹,行废立天子之事,从此后人合称为“伊霍”。
宣帝时期汉宣帝即位后,没有依照群臣提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而是委婉的以寻故剑的名义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霍光没有反对,但以许皇后父亲许广汉受过宫刑的缘故反对汉宣帝依照汉朝惯例封后父为列侯。霍光的继室显对女儿没有成为皇后不满,背着霍光趁许皇后生产的机会买通医生淳于衍毒死了许皇后。许皇后死后,宣帝追究医生责任,淳于衍下狱受审,显害怕而向霍光坦白了此事。霍光惊骇之余,想要追究显的责任,但最终还是碍于夫妻情分替她掩盖了过去。霍成君最终被立为后。汉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归政于帝,但宣帝没有接受,朝廷事务的决策仍先经过霍光过问再禀报皇帝。宣帝对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内心十分忌惮,与之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霍光本人功高震主,为后来的全家族灭埋下了祸根。
地节二年(前68年)春三月庚午,霍光病重逝世,临终上书请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户给其侄孙霍山,以继承其兄长霍去病的香火。
身后哀荣霍光死后,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将之与萧何相比,以皇帝级别的葬仪葬于茂陵。其葬礼上,有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葬具,以c车,黄屋送葬。霍光遗孀显犹嫌不够气派,将霍光生前自己安排的坟墓规格扩大。
惨遭灭族公元前68年,霍光病卒后,宣帝开始亲政。此时霍禹为右将军,霍山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霍氏一门仍十分显赫,广治第室,奢侈无度。有人向宣帝上书,说霍光专制擅权,主弱臣强,其子孙用事,愈发骄恣,长此下去,恐危宗庙,建议宣帝采取措施。为削夺霍氏权力,宣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霍氏不甘心权势被削,遂密谋借机杀平恩侯许广汉和丞相等人,再以太后名义下诏废掉宣帝而立霍禹,后阴谋败露。公元前65年,宣帝决定新账旧账一起算,收拾霍家。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捕,腰斩于市,霍显及霍氏女眷兄弟皆弃市,霍后成君,废处昭台宫,霍氏亲族连坐诛杀者数十家,惨遭灭族大祸。
死后追封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列霍光为第一,并为了表示尊重,独独不写出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
此后霍光一直为汉朝皇帝所尊奉祭祀,汉成帝年间,曾增加守墓人一百户,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以千户封霍光堂弟的曾孙霍阳为博陆侯,奉祀霍光。
人物评价
刘询:“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有余年,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宣成侯光宿卫忠正,勤劳国家。”
严延年:“光擅废立,亡人臣礼,不道。”
班固:“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独孤及:“汉兴,萧何、张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一名不尽其善,乃有文终、文成、景桓、宣成之谥。”
司马光:“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况孝宣十九即位,聪明刚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虽然,向使孝宣专以禄秩赏赐富其子孙,使之食大县,奉朝请,亦足以报盛德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昔椒作乱于楚,庄王灭其族而赦箴尹克黄,以为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夫以显、禹、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
苏轼:“古之人,惟汉武帝号知人。盖其平生所用文武将帅、郡国边鄙之臣,左右侍从、阴阳律历博学之士,以至钱谷小吏、治刑狱、使绝域者,莫不获尽其才,而各当其处。然此犹有所试,其功效著见,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先无尺寸之功,而才气术数,又非有以大过于群臣。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世之事。而霍光又有忘身一心,以辅幼主。处于废立之际,其举措甚闲而不乱。此其故何也?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难者不在乎才,而在乎节,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天下固有能办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则有侥幸之心,以一时之功,而易万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节’。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马仲达是也。天下亦有忠义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间,而不忍负者矣。然狷介廉洁,不为不义,则轻死而无谋,能杀其身,而不能全其国,故曰‘不在乎节,而在乎气。’古之人有失之者,晋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余,此武帝之所为取也。
李吕:“官安胥饮贵仍骄,父子同诛韪孝昭。博陆时方专国柄,济阴早已被弓。老妻安得谋灵妪,劣女刚将冠内貂。白云副封奇祸作,后车倾覆更萧条。”
陈普:“几度咸阳累积尸,尽缘丘冢似焉支。覆车愁杀张车骑,印绶临身必十辞。”
丁耀亢:“霍光受襁褓之托,拥昭立宣,周公何以加焉。然不学无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遂至颠覆,哀哉!”
蔡东藩:”光忠厚有余,而才智不足,诚哉其不学无术乎!“ ”伊尹能使太甲之悔过,而霍光徒毅然废立,专制成事,其不如伊尹多矣!然以后世之莽操视之,则光犹有古大臣风,与跋扈者实属不同。善善从长,光其犹为社稷臣乎?“
轶事典故
汗流浃背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大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踱步,却拿不定主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为官生涯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主持朝政,于公元前85年封博陆侯。他的女儿和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结婚。后来上官安的女儿通过盖长公主的关系,进宫做了婕妤,后来立为皇后。上官安得以加封桑乐侯。上官桀为感谢盖长公主,多次为公主亲信求官,都被霍光拒绝。霍光以皇后外祖父的身份把持朝政,致使双方矛盾日益紧张。桑弘羊在盐铁官营等事务方面和霍光意见相左。公元前80年,上官父子、桑弘羊、谋取帝位的燕王刘旦、盖长公主共同密谋,企图杀霍光,废昭帝,立燕王为天子。最后事情败露,上官父子、桑弘羊被族诛,燕王和盖长公主自杀。此后,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其儿子、女婿、弟弟也纷纷担任要职,霍氏势力达到高峰。
在辅佐昭帝期间,霍光继续执行武帝末年的“与民休息”政策,经济继续发展,国内富足。同时也重新恢复了和匈奴的和亲关系。这些措施对于稳定武帝后期以来动荡不安的局势,恢复社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因为他没有儿子,霍光拥立武帝的孙子刘贺即位。但刘贺因为荒淫无道被废,霍光又立武帝之曾孙刘询,这就是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执掌朝政,并得到宣帝很多赏赐。在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
霍光与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斗争,从性质上说,乃是封建官僚集团以及宗室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它是宗室内部争权夺利和官僚集团长期互相倾轧的总爆发。霍光等人在武帝时期虽长期出入宫禁,但仍属朝廷中默默无闻的官吏,他们本身没有多少权力,更没有多少财富,代表着当时社会上中小地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受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压制,因而,这就不能不使他们与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者发生尖锐的冲突。从双方斗争的结果来看,上官桀、燕王旦的政变被粉碎,这也使汉朝中后期大地主、大商人阶层整体利益受到一次沉重打击,从而有利于抑制腐朽势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
众所周知,汉武帝的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是在反击匈奴、财政空虚的情况下实行的。它的实行,使汉朝政府广开了财源,增加了赋税的收入,得以有了比较雄厚的物力基础来支持长期的战争,从而不断拓宽了疆土,安定了边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经济政策的实施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官营盐铁、酒榷、均输等政策的实行,逐步使一部分财富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剥夺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出现了官吏“行奸卖平”,而“农民重苦,女红再税”的状况,以及“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的局面,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百姓日趋贫困。因此,昭帝即位之初,霍光就围绕是否改变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与桑弘羊等人展开了斗争。
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闰十二月,霍光就派遣当时的廷尉王平等五人出行郡国,察举贤良,访问民间疾苦、冤难以及失去职业的人,为召开盐铁会议做准备。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霍光将郡国所举的贤良、文学等人接入京城,由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正式开始了盐铁会议。霍光虽然没有亲临会场,参与辩论,但他改变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的意图是很明确的。会议围绕坚持还是罢废盐铁官营、均输问题展开的辩论,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对待匈奴、国内的治理等重大问题,实际上是对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的总评价,也是昭帝实施新的政策前的一次大讨论。因为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政策的实施,直接损害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因而贤良、文学大声疾呼,要求改变这一政策;而代表当时大地主、大商人利益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以这一政策给汉朝带来强盛为理由,坚决反对改变这一政策。经过这场讨论,由汉昭帝下令,于是年七月,废除了盐铁官营、均输等政策。这就从根本上抑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整了阶级关系,从而,使汉朝的经济走上了恢复发展的道路。
“武帝之末,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霍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是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愎文、景之业焉。”这是班固在《汉书》中对当时情况的评价,由此也可证明罢废盐铁官营的必要。
汉昭帝在位13年,由于霍光的辅佐,为汉朝的巩固,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都奠定了一定基础。昭帝死后,汉朝的政局曾一度发生混乱,但由于它的政治基础比较稳固,政局在短暂的混乱之后很快就平静下来。
昭帝无嗣,他死后,由谁来继承帝位,这是霍光等公卿大臣面临的困难问题。当时,汉武帝的儿子,还有封广陵王的刘胥,但他行事不检点,有失皇家道统,汉武帝生前就很不喜欢他,他们便选择了汉武帝之孙,袭封昌邑王的刘贺,让他来继承帝位。但这个刘贺本是纨绔子弟,荒淫无度。汉武帝死时,他竟于服丧期间四处游猎,虽有属下苦谏不止,他仍放纵自若。昭帝死后,霍光等大臣以太后的名义派车迎接他入京登基,他喜不自胜。在进京途中,就派人掠取民间女子、财产,并让其属吏。家人都穿上刺史的官服,封官进爵,任其胡作非为。看到这种情况,霍光等众大臣都感到事态严重,如果不及早处置,将会使汉家天下断送到刘贺的手里。于是在刘贺即位的第27日,霍光将所有在朝大臣、列侯、博士等召集到未央宫,举行会议,当众宣布了要废掉刘贺,另选贤明的意图。与会大臣、博士等人一听这个消息,都感到意外,因为废立之事,关系重大,谁也不敢发言。田延年看到这种情况,立刻站起来发言,假意斥责霍光,说汉武帝把汉家天下寄托给霍光,就因为霍光忠诚于汉室,能使汉朝长治久安。现在如果继续维持刘贺的帝位,那汉家天下就会断送,你霍光将来死了,又有何面目去见汉武帝呢!他手握剑柄,严词厉色,声称如有人敢反对废除刘贺他就将其就地斩杀。与会者见此情景,都同意由霍光主持,废除刘贺,另选贤明之主。于是,霍光联合杜延年、杨敞等人,十分慎重地写了一封奏章,列举了刘贺的种种劣迹,上奏当时主持汉室的十五岁的上官太后,并将刘贺召至未央宫承明殿,宣读了这封奏章,即日将刘贺废掉,并将其所属官吏统统收捕,随后又将刘贺发送回昌邑。而后,又将长期生活于民间的汉武帝与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之孙,十八岁的刘病已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宣帝。
确立新主是当时安定全国的需要,然而要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则又是关系到汉朝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霍光既考虑到前者,更考虑后者。所以他宁愿担负所谓擅自废立的恶名,也不愿使汉家王朝倾覆。这表明他对汉室的忠诚,也是对国家的高度负责。事实证明,霍光选择了汉宣帝,才使得汉朝保持了兴旺的局面。汉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辅佐朝政,直到病死。
霍光专权武帝死后,继位的昭帝年仅八岁,政事皆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决断,前述盐铁会议就是在霍光的授意下,由昭帝下诏决定召开的。与霍光一起受武帝托孤的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霍光之女为妻,生有一女。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此女年仅五岁,上官桀父子意欲将其送入宫中为昭帝后,被霍光拒绝。后上官安通过武帝长女盖公主之男宠丁外人的关系,达到目的,上官安被封为车骑将军。霍光由于拒绝了上官桀父子封丁外人为列侯的请求,引起了上官桀父子与盖公主的怨恨。桑弘羊也因为自恃在武帝时推行盐铁专卖之功,欲为其子弟求官而不得,亦对霍光专权表示不满。这些反对霍光的势力聚集在燕王旦周围,密谋除掉霍光。
燕王旦是武帝之子。太子刘据因 巫蛊之祸 死后,刘旦按次序当为太子。但他继位心切,反遭武帝厌恶,不但未能立为太子,反被削去封国三县,使刘旦大失所望。昭帝继位后,刘旦更加不满,曾与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共同谋反,后因事泄失败。刘泽等被处死刑,而刘旦因与昭帝至亲,特许勿治。刘旦没有丝毫悔改之意,暗中加紧网罗反对霍光与昭帝的势力,不断与上官桀等人联络。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刘旦上书控告霍光 专权自恣,疑有非常 ,请求入京侍卫,准备与上官桀等人一起,趁机除掉霍光。他们诬陷霍光的阴谋破产后,便准备以宴请霍光为名,将其刺杀,然后废昭帝,立刘旦为天子。事情被揭发后,霍光诛杀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桑弘羊、丁外人及其宗族。燕王刘旦、盖公主自杀而死。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燕盖谋反. 燕盖谋反 的失败标志霍光已清除了反对派势力。此时,金日c早已死去,而上官桀、桑弘羊又被诛杀,霍光的权力日盛, 威震海内 ,其家族 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①:霍光之子霍禹及其兄之孙霍云皆为中郎将,霍云之弟霍山为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霍光的两个女婿范明友、邓广汉为东西宫校尉,其他昆弟、诸婿、外孙皆为奉朝请、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昭帝行冠礼后,仍继续委任于霍光。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22岁的昭帝病死。因其无后,群臣推举武帝唯一尚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继位。史书上称刘胥 好倡乐逸游 , 动作无法度 ②,不为武帝所喜爱,亦不孚众望,所以有人提出广陵王刘胥不可以承宗庙的意见以后,霍光当即表示同意,遂以皇太后诏昌邑王刘贺继位。
刘贺入朝受皇帝玺后不久,霍光又以其 行 、 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 、 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①为名,率群臣上奏皇太后将其废黜。
公元前74年,霍光选择了武帝太子刘据之孙、十八岁的刘询继位,是为宣帝。刘据因 巫蛊之祸 死后,出生仅数月的刘询被送至民间收养,后遇赦回至皇宫,被称为 皇曾孙 ,但其地位与平民无异,娶啬夫许广汉之女为妻。由于他自幼生长民间,左右无众多心腹,在中央亦无势力,霍光便以其 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②为由,迎入未央宫,继皇帝位。
宣帝深知霍光家族在朝中的势力 尊盛日久,内不能善 ③,所以在其继位之初,当霍光表示 归政 时,宣帝 谦让不受.霍光遂继续把持朝政,群臣凡事先请示霍光,然后再向宣帝报告。霍光每次入朝拜见时,宣帝 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表面上却作出 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的姿态。
即便如此,仍无可避免地与霍氏家族发生了冲突。
霍光夫人意欲将其小女立为皇后,以进一步控制皇帝。群臣阿附霍光,也建议宣帝纳霍女为后。宣帝不忘旧义,坚持立许氏为皇后,这便引起了霍氏家族的不满。霍妻竟趁许后临产之机,指使女医官将其毒死,然后由霍光施加压力,将霍女立为皇后。宣帝对许后之死虽然心怀疑虑,但迫于形势,对霍皇后也只好作出宠爱的样子。一年后(是霍光死后一年),宣帝立许后之子为太子,霍光夫人故伎重演,教霍皇后在太子饮食中下毒,未遂。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病卒后,宣帝开始亲政。此时霍禹为右将军,霍山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霍氏一门仍十分显赫,广治第室,奢侈无度。
有人向宣帝上书,说霍光专制擅权,主弱臣强,现在其子孙用事,愈发骄恣,长此下去,恐危宗庙,建议宣帝采取措施。由于当时凡吏民上书皆先通过尚书,所以都被霍山扣押下来。为削夺霍氏权力,宣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亲自处理朝政, 五日一听事 ①,并下令凡吏民奏事不通过尚书,直接向皇帝报告。其次,封太子的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许广汉的两个弟弟,一封为博望侯,一封为乐成侯;又令与霍氏有隙的御史大夫魏相给事中。最后,将霍氏家族调离实权位置,如迁霍禹为大司马,无印绶,罢其右将军屯兵官署;将霍光长女婿邓广汉由长乐卫尉调任少府;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范明友调任光禄勋,不久后,又收其度辽将军印;次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调出京城,任安定太守;霍光姊之女婿张朔由给事中、光禄大夫调任蜀郡太守;收中女婿赵平骑都尉印绶,调任散骑都尉、光禄大夫,赴外地屯兵;孙婿、中郎将王汉调任武威太守。霍氏家族诸将从前统领的胡越骑、羽林及两宫卫将屯兵,全部改由宣帝亲信的许、史两家子弟统领。
霍氏不甘心权势被削,遂密谋借机杀平恩侯许广汉和丞相等人,再以太后名义下诏废掉宣帝而立霍禹。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阴谋败露,霍云、霍山自杀,霍禹等人皆腰斩、弃市,霍皇后被废处昭台宫。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
宣帝虽然诛灭了霍氏,但在施政方针上与霍光并无分歧,基本上延续了昭帝时期 轻徭薄赋 、 与民休息 的统治政策,并多次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的租赋。宣帝还继承昭帝遗法,把都城和各郡国的苑囿、公田借给农民耕种,降低盐价。在政治上,宣帝还很重视官吏的选拔,注意平理刑狱,甚至还在未央宫宣室殿亲自审理重大刑狱。宣帝的这些政治、经济措施,使武帝末年以来的社会矛盾继续得到缓和,农业生产开始上升。据史书记载,当时的谷价下降到每石五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也不过八钱,这是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记录。
昭帝和宣帝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使武帝末年的社会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西汉王朝上又出现了几十年的兴盛景象,历史上习惯称这一时期为 昭宣中兴。
政治修养霍光也十分注意自身的政治修养,注意以儒学经术约束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规矩,都要合于礼法。这些从他废除刘贺的奏章中也可以看出。他在奏章中列举的刘贺的劣迹,多数属于不遵礼法,不守古训的事情。他重视贤良、文学的作用,从思想意识上来说,也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的。
历史局限同历史上任何有作为的政治家一样,霍光也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摆脱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缚,也摆脱不了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腐朽传统。在他在位时,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亦已“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而他的宗族又多不奉公守法,为霍氏家族留下了祸根。
新即位的汉宣帝在民间时,娶了小吏的女儿许平君,即位后,大臣们都建议立霍光的小女霍成君为皇后,宣帝下诏寻找微贱时遗失的一柄宝剑,大臣们懂得了皇上的心意,便奏请宣帝立许平君为皇后。霍光之妻名显,她一直想让她的女儿成为皇后,便买通御医,在宣帝即位三年之后毒死了已经怀孕的许皇后。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曾亲自前住探望。大臣魏相通过许皇后的父亲上了秘密奏章,指陈霍氏一门的骄奢放纵。霍光去世后,这种情况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密谋发动政变,最终在公元前65年被灭族。
家族成员
关系姓名封号备注父亲霍仲孺--妻子霍显--兄长霍去病冠军侯-子霍禹博陆侯-女霍氏敬夫人上官安之妻,上官皇后之母女霍成君
霍皇后
汉宣帝第二任皇后人物争议
霍光废立昌邑王,当时也有人认为是昌邑王及其党羽没有准备好,没有及时除去霍光而招致的祸患。
后世权臣废立皇帝,为了掩盖动机,往往假称“行伊霍之事”。不过由于《竹书纪年》曾质疑伊尹事迹,加上后世行伊霍之事的往往都是图谋篡位之人,因此,很多人也对霍光的动机产生疑问。
后世纪念
人物墓地
霍光墓位于兴平市南位镇东陈阡村南部,毗连咸阳地界,南面为兴平市西吴镇豆马村,即渭北高塬南边沿,高干渠的北边,相距不到百米。其墓形圆,上小底大,高19.92米,东宽61米,西宽63.5米,南长66.8米,北长为61.5米,封土79860立方米,占地面积3993.3平方米。西距茂陵约4公里多,靠近坡沿,与茂陵东西遥遥相对。
艺术形象
2004年《汉武大帝》――张雷饰演
2001年《乌龙闯情关》――沈保平饰演
2013年《云中歌》――寇振海饰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