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金

时间:2024-03-07 12:15:41编辑:小简

季金的个人简介

季金(?~1598年12月),字长庚,浙江温岭松门卫(今温岭市松门镇)人。明朝抗倭名将。

隆庆二年(1568年)武进士,授海盐备倭把总,后升游击。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再次入侵朝鲜,次年二月,季金奉命赴朝,参加抗倭援朝战争,归属总兵陈U水师。十日,中朝联军水师控制露梁海峡,围困日将小西行长水军。十一月十九日,日援军进入伏击海域,被联军阻击,明军副总兵邓子龙阵亡,副将陈蚕、游击季金及时增援转胜,焚日战船,日军无斗志大败。登岸又被陆军所歼,焚溺死万计。二十一日,陈U率季金等挥师曳桥,焚毁南逃战船百余艘,迫小西行长残部逃遁。次年,赴朝将士班师,季金升参将。后历镇江副总兵,都督佥事。

死后,朝廷追封他为一级宣武功臣。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皇帝赠谥“忠武”。季金被韩国忠清南道一带群众奉为英雄,其抗倭事迹一直流传至今。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季金出身于古松门卫武将世家,从祖辈到松门卫任指挥,有五代任武职。季金为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武科进士,列第三名,是温岭历史上武进士考试名次最高的。季金登武举后,被授予浙江海盐备倭将军,后升任广东潮州参将,由于擒获大盗鲍士秀,立下功劳,进爵总兵。此后,请得朝廷允许退职回家养亲。重新起用,补山东临清参将,后升任镇江副总兵。

抗倭援朝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季金以钦差统领浙直水兵游击将军的名衔,被朝廷派遣至朝鲜战场,和邓子龙、陈蚕将军一起归属陈U部队。水军提督陈U率广东水师,副将邓子龙、陈蚕,浙直水师游击将军季金等,合计13000士兵,配合李舜臣封锁庆岗、金罗、忠清三道的出海口,季金部队驻忠清南道。

痛击日军

主词条:露梁海战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露梁海战爆发,中朝联合水师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战舰包围500艘日本战舰,明军由陈U统帅,副将邓子龙、陈蚕、游击马文焕、季金等皆由其统属,朝鲜水师统帅李舜臣身先士卒,明军老将邓子龙奋不顾身,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陈U又派陈蚕、季金率军支援,痛击倭寇,几乎全歼,日军死亡万计。露梁海战胜利后,季金班师回朝,进爵都督佥事。十二月,季金与明朝水军重创敌寇,在激战中不幸中弹身亡。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为表彰季金的功绩,封他为一级宣武功臣。

人物评价

李V:大人于露梁之战,先登力击,贼之败遁,皆大人之功也。

白振南:都护季爷,奉天子命,将越甲三千余人,东抵小国。时贼势方炽,人民远窜,及公至,严令军士,抚循人民,人民喜附公舟师而居之,不旬月以至数千家。与贼战于曳桥,公身先士卒,被疮犹裹疮力战,士卒奋勇,无不一当百,贼大败逐北,公功实居多焉。

佚名:将军既仁而化,令以廉简,威与德并济,得三千同德之士。仁之至渥也,化至神也。

个人作品

《友人招游委羽洞作》,见于《委羽山志》

人物轶事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仲冬,季金的船队在海上没有下锚,海浪突然来了,很多船都沉没了,季金脸色不动,一看船工被冻湿,季金脱下衣服披到船工身上。季金因此感动了兵士。

后世纪念

墓址

季金墓,位于浙江温岭松门镇松南村虎坑山上的一处古墓,墓前有一根斜插在平地上的石柱,是石坊之类的建筑中拆下的,上面依稀可辨“任公保宁”等字,“宁”字下面的一字看不清楚了,“保宁”可能是韩国忠清南道的保宁。古墓前有一块简陋的石碑,上书“许公之墓”四个字,“许公”前另有两字难辨认,这碑石应该是后来所立的。

[德碑

在韩国忠清道保宁市海边,有一座季金功德碑,功德碑被鳌川中学完好无损地保存着,碑文正面为:“钦差统领浙直水兵游击将军季公清德碑”,碑文反面内容较详,主要记录季金将军奉钦命率三千水兵援朝、驻忠清南道、治军严明、英雄作战的抗倭事迹。

古今岛关王庙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6月,明军统帅陈U在天津桥梦见关羽,传授军机;秋天水军到达古今岛,关羽再次托梦。于是陈U出数百金,与季金一起在涌金山(今勇剑┫陆怼9月竣工,陈U、季金亲往致祭。庙匾题“威扬万里”,旁刻“万历戊戌(1598年)晚秋和浙直水营官兵一起修建”。15尺长的木板题有陈U、季金的姓名、职位。

上一篇:韩源(明末清初官员)

下一篇:洪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