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声(美术家)

时间:2024-03-05 14:12:05编辑:小简

胡振声(美术家)的个人简介

胡振声,字叔镛,号四正山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诗书画印兼攻,其书楷、行、草、隶、篆均有涉猎,尤善狂草;精于篆刻,寻梦三代金文及秦汉古玺;画喜梅兰竹菊,并以山水抒发情怀;好填词,以宋人意,挥洒个人性情。

个人简历

胡振声,字叔镛,别署四正山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特聘画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天津市红桥区政协书画会会员。余酷爱书法绘画,凡楷、行、草、隶、篆均有涉猎,尤爱旭,素颠狂之笔,下及明清诸家,绘事尤衷梅、兰、竹、菊四君,以山水而抒情怀。1995年秋,天津电视台青年大世界拍摄专辑片《青年画家―胡振声》播放于乡里。2006年作品被中央电视台收藏。2007年元月于北京荣宝斋举办画展。2008年1月在广东省珠海市展览馆举办胡振声书画艺术展。2012年4月21日中国旅游卫视拍摄专题片《艺眼看世界-养心书画家胡振声》。

人物生平

胡振声自幼酷爱书法绘画,绘事之余喜做诗词,每有人生感悟皆以诗词遣性,数年间诗稿盈尺,不亦说乎。诗书画印兼攻,其书楷、行、草、隶、篆均有涉猎,尤善狂草;精于篆刻,寻梦三代金文及秦汉古玺;画喜梅兰竹菊,并以山水抒发情怀;好填词,以宋人意,挥洒个人性情。
我与振声兄认识在很早以前,那时我们先后启蒙于吕恩彤老师学习书法。

书随心性

胡振声兄的书法初学怀素、张旭,尤喜癫狂之笔。“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愤、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振声兄做书与张伯高有异曲同工之妙。酒至半酣,欣然铺纸濡墨,挥毫做书,笔走龙蛇,墨生风雷,或急或缓,抑扬顿挫,尽显本性。
振声兄肯于吃苦,学素、旭近乎痴迷,一本《自序帖》一临就是十余年,纸可车载、墨以缸计。入帖出帖,随意自然,出神入化,得旭、素之精神。成功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振声兄有才情,有很接近魏晋名士的性格、内涵和素质,舍得下功夫,因此,成名较早,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刚近而立之年就加入了天津书协,天津青年大世界以《青年书画家-胡振声》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少年成名,没有阻挡住他前进的脚步,近几年他总在思索突破自己,打破自己固有的书法局囿,于是,大量研习汉隶北碑,将魏碑的厚重与方正用于自己的草书,在保留狂草线条行云流水的基础上,丰富用笔,方圆并用,中锋侧锋结合,增加作品的厚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书风为之一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达到了书法作为视觉艺术的审美意趣,逐渐形成了自己有别于他人的艺术风格。
其印上追秦汉、下及明清诸印人,对古玺、瓦当、泥封多有研究,线条苍劲,运刀如笔,结体、布白、疏密讲究,下刀老辣,既师承古法,又有所创新,融入自己的思想与风格特点,深得当代书画及篆刻同道所喜爱。

画求意境


知道振声兄作画是近几年的事,因工作繁忙,有几年联系较少,他就忽然拿出了许多习画力作,开始感觉很不可思议。后来一想,书画同源,由书入画也是书家必然。
振声兄钟情“青藤白阳”和“八大”,日夜研习,如醉如痴。纵观振声兄的画,痴情水墨,很少设色,在墨色浓淡中尽量表现水墨的沧桑与古意,观其画如与隐士对话,你会不自觉地随着画意进入一种高古与幽远的诗境,仿佛自己正倘漾于山林野境,与高士贤人隐者同乐,心清气爽、荡涤灵魂。振声兄的画很讲求意境,这也是古代文人为诗、为文、为书、为画的最高境界。《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山中了无事,幽醉日如年》、《秋水春云万里空,酒壶书卷一孤蓬》、《小屋全无暑,长松落日阴,窗中读书者,须会古人心》,以画悦目,以诗点题,作画者的心境,与画面所淋漓表现的意境跃然纸端,令人赏心悦目,在意境中体会艺术的高远与深奥。
他的《鸣泉图》古意盎然,一溪山泉顺崖而下,在树木的苍郁中叮铛作响,仿佛泉水鸣耳,让人很自然地去聆听、去体味大自然造就的佳境胜景,钟情于山水,乐而忘返。《扶杖看奇峰》远近层次分明,墨色浓淡恰到好处,观之则有欲与扶杖老人同游的感觉。《拟清湘老人笔》笔墨干练,树木山石,尽得石涛笔意。拟《万壑松风笔意》仿佛松风阵阵,身临其境,对枝杈、树叶的勾勒颇见功力,融书于画,给自己的笔墨赋予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振声兄身上古典文人的性格显现特别突出;不喜羁勒与束缚,恶于阿谀奉承,鄙视世俗。因此,就辞去公职,专职作书作画,并多处游历、丰富创作,寓居京华、以求破壁。性格洒脱不勒,以书成名,却喜以画示人,2007年,和友人一起在京上荣宝斋举办画展,引起书画界广泛关注。

诗融画意


见到振声兄,很突然地就拿出厚厚的一叠诗稿,有诗有词,或工整娟秀的小楷,或洒脱流畅的小行草。他说,这都是他这两年客居京华的心情记录。我一边帮振声兄敲打这些文字,一边在键盘敲击声中体会其诗人的情

怀和心灵之旅。以词为主,宗宋人意,写心、写情、写景,清新、委婉、不俗。如,辛卯年鹧鸪天词:“守一生清平淡雅,乐四时自在逍遥。杯酒醉心心不老,悠然把卷诵离骚。潇湘雨,楚江烟,巫山巫峡水云间。翠竹石兰皆佛性,助我生机乐大年。”个人的那份文人雅士的悠闲和从容描写得淋漓尽致。蝶恋花一阕:“京津一线跨南北,挟云驭风,空野舞玉龙。电掣疾驰闪幻影,来往穿梭展鲲鹏。日新月异赞华夏,盛世和谐,神州春意浓。莺歌燕语太平颂,乘兴欣然赋彩虹。”整首词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和热情,词中是对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由衷赞美,优美、脱俗,词句跳跃给你带来的美的享受,那种唐宋人对意境的创造,总能给欣赏者带来心灵的愉悦与震颤。每有游历、每有所感,皆能触动其诗人的神经。“树静蝉鸣,持扇坐空庭,池莲花谢蒲引风,夜深纳凉酒醒。天上流星几点,忽觉风动云匆,霎时雨敲荷叶,转眼即闻秋声。”这是其以清平乐调描写秋意的句子,就如一副信笔拈来的写意画,令人神往。
随意翻检振声兄的诗卷,一幅幅山水小品、花鸟鱼虫、春风秋声在笔端幻化成一祯祯美丽的画卷,美不胜收。
诗书画印,相得益彰。游于艺而乐陶然。寄情水墨,华章舒怀。尽管身体微恙,但凭振声兄的毅力与悟性,假以时日,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大成之日不远矣。
我们期待着。

外界评价:

我和振声认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我在天津市书法家协会担任驻会副主席,振声总到书协参加各种活动,我印象中,年轻的胡振声憨厚淳朴、谦虚好学,言必称师,很得大家的喜爱。其大草书作潇洒自然,笔墨间性情尽显。多次在各种大展中入展获奖,作品被刻于黄河碑林、西安碑林等地。振声是一个很有才情、很有潜力的青年书法家,也是青年书家中的佼佼者。前一段时间,在一次天津书协组织的活动中见到振声,他却拿出很多画作,山水、写意,梅兰竹菊、花鸟,均有所涉猎;并拿出厚厚的一叠诗稿。十几年来,振声全身心投身书画事业。由书而延伸至篆刻,再到画,进而下功夫研习唐诗宋词。不到两年时间,填了数百阙词,清新、不俗,大多都是个人性情的真实流露,情真意切。观其书法与前几年也有了很大变化,扎实深厚的传统功力在笔墨间凝结融汇,独特的个人艺术追求在笔墨间流淌,已初具个人

面貌;其写意出入青藤白阳,山水浸润“四王”,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画中自有一份很文人的清气弥漫,雅致不俗。诗书画印俱佳,一直是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境界,近代津籍章草名家王世镗先生有诗曰:“从来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悟得梅兰腕下趣,自然指上有清风。”向往是美好的,但能够做到诗书画印俱佳,全攻全守,全面发展的,在良好的个人领悟能力之外,还需要下苦功夫。而振声不畏艰难,孜孜以求,青灯苦影,亦诗、亦书、亦画、亦印,齐头并进,在年轻人中确实难得。 祝愿振声不负众望,在笔墨道路上继续负笈前行,用手中的彩笔描绘自己的灿烂人生。

作品赏析

上一篇:桂裕

下一篇:黄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