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传说的个人简介
葛洪(284-364)为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中国东晋时期道教领袖,也是中国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人物简介
葛洪(284-364)为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中国东晋时期道教领袖,也是中国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学贯百家,思想渊深,著作宏富。不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卓有建树,而且对医学、音乐、文学、化学等方面也很有成就。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天花、恙虫病等传染病的症候及诊治方法,其中“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在《抱朴子内篇》中记述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介绍了一些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书中记载的加热红色硫化汞能分解出汞,汞加硫磺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说明他对化学反应可逆性的认识,他还记述了“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铁置换出铜的化学反应。
人物经历
葛洪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甚少能读也。”葛洪16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很受器重。建兴四年(316),还归桑梓。东晋开国时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334)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千宝又荐为散骑常待,领大著作,洪皆固辞不就。及闻交趾产丹砂,求为句漏令,遂率子侄同行。南行至广州,刺史邓岳极力挽留,葛洪就在罗浮山炼丹,悠游闲养,著作不辍。
后来,葛洪来到同官县,隐居在今王益区川口附近的飞仙洞(即铜川群众所说的后洞),直至去世。《同官县志》载葛洪“素事修炼养真,于县之飞仙石洞中亡,时年八十一,其貌不改平生,体仍温柔,举之入棺,轻如空衣裳然,时谓之得尸解云。”明寇慎《同官县志》中记有“同官八景”,第二景“仙洞朝霞”,说葛洪修真、羽化的地方:“去县南二十里。其山皆石。块磊奇异。洞口当山之阴。每值天晓。霞光掩映如绣。时久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