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鸣(江西财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黄飞鸣,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基本内容
一、开设课程:本科生:《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中央银行学》、《西方货币金融学》、《金融工程》和《金融市场学》、《财务管理》、《公司金融》、《商业银行管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等;研究生:《金融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案例》、《金融理论前研理论与实践I》、《金融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学》等。二、获得奖励获江西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洛阳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中国平安集团励志计划励志论文奖二等奖,第二届国际金融青年论坛论文优秀奖;获厦门大学华为奖学金一等奖;获江西财经大学“先进工作者”、“工会活动积极分子”、“十大杰出青年”等。一、论文2002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代表性论文:1. 黄飞鸣.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扩张的金融约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第3期, 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国研网转载收录。2. 王东明、黄飞鸣.基于金融生态环境主体异质性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分析,《经济评论》2013年第6期,核心期刊,CSSCI3.黄飞鸣.欧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反思,《金融博览》 2013年07期,独著。国研网转载收录。4. 黄飞鸣. 金融危机跨国传染的实证检验――以美国金融危机为例,独著,《投资研究》,2012年第5期,核心期刊。5.黄飞鸣. 金融消费者保护:国际监管立法实践与启示,《金融博览》 2012年08期,独著。6. 黄飞鸣.资产项准备金政策框架与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独著,《上海金融》,2012年第5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国研网转载收录。7. 黄飞鸣.借贷投资和资产价格泡沫:理论与实证分析,当代财经,2012年第3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8.黄飞鸣.银行信贷和资产价格泡沫的联动性――基于动态贷款价值比的分析,财经论丛,2012年第1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9. 黄飞鸣.“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准备金政策与总需求结构调整”,独著,《上海金融》,2011年第6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10. 黄飞鸣.“准备金政策新框架与内需结构调整”,独著,《当代财经》,2011年第4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11. 黄飞鸣:“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调控新范式”,独著,《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9期,核心期刊。12. 黄飞鸣. “资产泡沫能消除经济动态无效吗――基于AMSZ准则扩展与中国数据的检验”,独著,《金融评论》,2010年第5期。13. 黄飞鸣. “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基于消费―收入视角的检验”, 独著,《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核心期刊,CSSCI。14. 黄飞鸣. “金融亲周期性与准备金政策新框架――兼论对资产价格的调控”, 独著,《财经研究》,2010年第3期,独立作者,CSSCI来源刊,核心期刊。15. 黄飞鸣.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理论框架――兼论货币区的u2018三元悖论u2019之解”,《国际金融研究》,独著,2009年第11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国研网转载收录。16. 黄飞鸣.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解读”, 独著,《经济评论》,2010年第2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17. 黄飞鸣. “基于金融失衡的金融危机解析及其货币政策涵义”, 独著,《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18. 黄飞鸣. “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一个理论框架”, 独著,《金融评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办),2009年第一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0年第3期全文复印、国研网转载收录,《经济学动态》等刊物引用。19. 黄飞鸣. “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下的区域货币政策独立性”, 独著,《上海金融》,2010年第1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国研网转载收录。20. 黄飞鸣.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中国金融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独著,《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8期,CSSCI来源刊。21. 黄飞鸣. “金融衍生品、美元本位制与全球金融危机”, 独著,《税务与经济》,2009,4,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刊。22. 黄飞鸣. “金融控制与贷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选择”, 独著,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2期,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刊。23. 黄飞鸣. “我国金融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构想”, 独著,《发展研究》,2009年第7期,独立完成。国研网转载收录。24. 黄飞鸣,张忠耀. “基于差异化的银行业归核化战略”,第一作者,《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25. 黄飞鸣. “货币政策的新中介目标――加权货币总量指数”, 独著,《中国货币市场》,2009年第12期,国研网转载收录。26. 黄飞鸣. “差异化战略与银行业合作竞争”, 独著,《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刊。二、课题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融约束的居民消费抑制与经济动态效率研究” (71263017)。2.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研究”,(项目编号:71363017)。3.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财政货币政策在提高居民消费中的动态反馈协调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BJY152)。4. 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动态效率检验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研究”(11YJC79063)。5. 主持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项目“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管理》教学的改革(JXJG-14-4-21)”。6. 主持完成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对我国金融约束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JJ1209)。7. 主持完成江西省社会学科“十一五”(2010)规划项目“中国经济动态效率与扩大消费需求研究” (10JL14)8. 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入世后金融开放对货币政策稳定价格目标的影响与对策研究(03BJY098)”,排名第二。9. 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扩大国内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08&ZD034)。10.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08JJD790136),排名第6,在研。11. 参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与综合治理研究”(08JA790059) 排名第二。三、专著 /教材:1. 黄飞鸣.《金融亲周期性与货币政策调控新框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2. 黄飞鸣.《中国证券市场的金融约束政策效应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3. 桂荷发、黄飞鸣、吴伟军、邹朋飞 ,《资产价格泡沫的信贷解释与综合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1月。3. 《中国银行业网络化――战略、风险与监管》,第二作者,科学出版社,2008年。4.《金融业信息化战略:理论与实践》,第二作者,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5. 《国际经济学》,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四、学术会议论文1.“消费不足与中国经济动态无效:1985~2006”,独立作者,入选“2009公共经济与管理国际会议”暨“2009中国公共经济论坛”,并宣读,2009年11月在厦门大学召开。2.“金融失衡与货币政策调控:一个新的理论框架”,独立作者,入选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2009年),并宣读,200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召开。3.“AMSZ准则扩展与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检验:1985~2006”(独立作者)被2010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数量经济学)录用。将于2010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4.“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工具的贷款准备金制度”,独立作者,入选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2008年),并宣读,2008年12月在重庆大学召开。5.“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一个理论框架――兼论货币区的三元悖论之解”,独立作者,入选“第二届国际金融青年论坛”,宣读并获得“优秀奖”,2009年7月在黄山市召开。6.“全球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调控:一个新的理论框架”,独立作者,入选“2009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并宣读, 2009年10月在厦门大学召开。7.“后次贷危机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理论框架”,独立作者,入选“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研讨会”,并宣读,2009年10月在上海召开。8.“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一个理论框架――兼论货币区的三元悖论之解”,独立作者,入选“世界金融危机与金融理论发展”论坛,并宣读。2009年6月在厦门大学召开。9.“银行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膨胀的联动性――基于杠杆率变动的分析”,独立作者,被“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与中国经济论坛暨《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录用,被邀请出席、研讨于2010年3月26-28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本论坛。10.“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独著,《经济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银行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银行治理研讨会”录用并宣读,2011年7月1-2日在山东大学召开。11.“消费金融与货币政策调控新框架”,独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经济研究》杂志社举办的“《经济研究》消费金融专辑暨首届中国消费金融学术研讨会”录用并宣读,2010年11月5日在清华大学召开。12.“资产泡沫能消除经济动态无效吗――基于AMSZ准则扩展与中国数据的检验”,独著,《经济研究》编辑部与江西财经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举办的“21世纪中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论坛” 录用并宣读,2010年8月29日在江西财经大学召开。13.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扩张的金融约束分析”独著,“海峡两岸金融改革和银行制度”学术研讨会录用并宣读,2013年12月28日在厦门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