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士平

时间:2024-03-01 22:42:46编辑:小简

胡士平的个人简介

胡士平(1924―2014年9月13日),著名作曲家、原海政文化部副部长兼海政歌舞团团长。著名歌剧《红珊瑚》的主要作曲之一,有若干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流行于世。目前,记录其战斗生活的散文集《步履无声》,计50多万字,已出版发行。

原海政文化部副部长兼海政文工团团长、著名军旅作曲家胡士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9月13日在北京海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0岁。

人物生平

唱着歌儿去抗日

胡士平192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家乡成立了游击队,时年才13岁的胡士平由于年龄太小,无法参加。没过多久,新四军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路过无为,胡士平借此机会参了军,从此与文艺打上了交道。“在服务团,我们学唱了很多抗战歌曲,都被这种充满斗志和激情的旋律迷住了。当时我的最高志愿就是学会唱50首抗战歌曲。”在那个特殊年代,唱歌成了他们宣传动员群众的一种方式,不但要自己唱,还要教会老百姓唱。“我们的副团长是汪道涵,他是位大学生,很有文化。不仅教我识乐谱,还教我指挥,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汪道涵调走后,领导大家学唱新歌的任务就落在了胡士平肩上。“那时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宣传、发动群众,到乡镇街头或到农村田间演讲、唱歌、写标语、串农户,内容只有一个:日本鬼子打来了,不能做亡国奴。”

创作从实践中来

1939年,新四军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从大别山东进。一路上演出、宣传,每到一地,都有一些青年参军,队伍越来越壮大。“当时整个文艺工作进入了发展阶段,我就是从那时开始了歌曲创作。”经介绍,胡士平结识了著名的抗战歌曲作者孟波,这位创作出《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中华民族好儿女》等作品的音乐家给了胡士平很大的鼓励,并借了一本《音乐入门》给他。“那是我见到的第一本音乐著作,我就是从这本书入门的。”最初,胡士平只是把曲调唱出记录下来,慢慢地,他开始自发地进行创作,甚至在开大会时将领导的讲话编成词谱成曲,是一位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作曲家。

忠心为部队奉献

1949年,胡士平调入华东军区海军文工团。那是海军第一支文艺队伍。听到海军还在唱陆军的歌,胡士平深感惭愧,觉得自己失职。于是,他研究了海军组建时“以工农兵为骨干,团结、改造、利用原海军”的路线,并搜集大量资料,写出了第一首真正属于水兵的歌――《人民海军在前进》。从此,胡士平的创作没有离开“海”,没有离开“兵”。海军初建时,不少官兵对舰上生活难以适应,胡士平便及时写出了《军舰就是我们的家》、《海上哨兵》等鼓舞意志的歌曲;当时官兵们文化程度低,对复杂的海军装备不甚了解,个别人产生畏难情绪,胡士平又创作了《苦学苦练》、《水兵爱唱战斗的歌》等乐章,激励大家的斗志。1960年,歌剧《红珊瑚》与观众见面,由胡士平参与创作的剧中插曲《珊瑚颂》充满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坚信革命必将成功的乐观主义精神,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

2014年9月13日上午9时,著名作曲家、歌剧《红珊瑚》的作者胡士平先生去世。

人物作品

2019年6月,《珊瑚颂》(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文词,王锡仁、胡士平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上一篇:何纾

下一篇:何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