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挺颖的个人简介
何挺颖,男,字策庸,号科生,陕西南郑人。1925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接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了“五卅”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办《汉钟》杂志(后改名《新汉》)。1927年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并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1929年1月24日,在大余战斗中身负重伤,在转移途经吉潭村时再遭敌袭击,不幸牺牲,年仅24岁。2005年5月11日上午,南郑县千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聚集在何挺颖烈士纪念碑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何挺颖烈士诞辰100周年。人物简介
何挺颖(1905年~1929年)1915年入县立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读书,参加过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来上海浦东中学学习,1925年初,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接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了“五卅”运动。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办《汉钟》杂志(后改名《新汉》),向家乡传播革命思想。
军旅生涯
1926年秋,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任团指导员,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武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在干部连任班长、排长、连党代表。
1927年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连党代表。
三湾改编后,任第一团第三营党代表,随部到井冈山,参加了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0月下旬,在遂川大汾遭国民党地方武装突袭,与上级失去联系,率部在湘南桂东转战两个月,保存了革命力量。
1927年12月,所部归原部队后任第一团党代表,协助毛泽东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团长陈浩等密谋率部叛变投敌时,及时获知并报告毛泽东,粉碎其阴谋。参与指挥所部攻占遂川、宁冈等县城,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成立县工农兵政府。
1928年3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师党委书记。4月,率部在酃县阻击国民党军,接应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后,任第十一师党代表兼三十一团党代表,率部参加了攻打龙源口的战斗。
1928年8月底,在黄洋界保卫战中,坚决反对逃跑主义,组织和动员群众配合红军作战,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凭险抵抗,击溃湘赣国民党军4个团的轮番进攻。
1928年10月,参加在宁冈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同年底,调任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党代表,兼团党委书记。
1929年初,率部随毛泽东、朱德向赣南进军。1月24日,在大余战斗中身负重伤,在转移途经吉潭村时再遭敌袭击,不幸牺牲。年仅24岁。
英雄诗作
寄谢左明南京路上圣血殷,
百年侵略仇恨深。
去休学者博士梦,
愿作革命一新兵。
备注:这首诗作于一九二五年. 当时何挺颖同志在上海大同大学学习,埋头钻研数学. 这年" 五卅" 惨案发生,他决心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 他在给好友谢左明的另一首诗中写道:" 对数表里查不出救国的良方,E算尺不能驱逐横行的虎狼.
圣血: 为革命而流的血. 殷: 赤黑色
再寄谢左明四万万人发吼声,
火山爆发世界惊.
中国有了共产党,
散沙结成水门汀。
备注:这首诗作于一九二六年. " 五卅" 惨案后,他积极投入革命斗争,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写了这首诗.
水门汀: 即水泥.
缅怀先烈
烈士故居何挺颖烈士故居于1981年被南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被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bsp; 纪念碑位于故居以东约2公里,是县城的东门户,地理位置优越,碑体中央是薄一波同志题写的碑名“何挺颖烈士纪念碑”,背面镶贴着马文瑞同志题书的“不朽井冈英雄,千古人民功臣”,整座碑体呈三个枪刺组合在一起的建筑雕塑造型,它象征着捍卫革命政权的特征。这里是许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课活动、举办入党宣誓的重要场所。
革命故事在汉中南郑县城关镇何家湾村,一条翠竹成阴的乡间小道尽头,有一座建于清末的四合院。虽经历了近200年的风雨沧桑,院落依然显得古朴恢宏。雕花的隔扇和门窗,方砖之上的各种精美绝伦的雕饰,门窗上的木雕格言和警句,无一不体现出了主人的人生理想与道德追求。就在这个四合院里,走出了一位井冈山革命时期我军著名的指挥家――何挺颖。
在井冈山胜利会师80周年(1928年5月4日)前夕,我们随着一位94岁的老人再次走进这座四合院。他就是何挺颖的堂弟何挺警老先生,也是唯一一位在世和何挺颖生活过的亲属。踩着庭院厚厚的青苔,踏上历经沧桑的台阶,抚摸着斑驳的墙壁,老人娓娓地给我们讲述着何挺颖的故事
陈忠实感想著名作家陈忠实2006年在井冈山参观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让我意料不到的是,黄洋界守卫战的两位最高指挥员之一的何挺颖,是我的陕西乡党。我早已熟知在陕西关中和陕北闹红的刘志丹等先烈的名字,却几乎没有听说过何挺颖。在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何挺颖和毛泽东一起战斗,并成为师级首长,如若不是英年早逝,该是怎样举足轻重的一位领导人物。”
毛主席作胜利诗词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他与团长朱云卿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抵抗,击溃了湘赣国民党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得知胜利的消息后毅然提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百岁诞辰2005年5月11日上午,南郑县千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聚集在何挺颖烈士纪念碑前,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何挺颖烈士诞辰100周年。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振基及南郑县四大班子领导参加了纪念活动。
在何挺颖烈士100周年诞辰纪念会上,市县有关领导、驻县武警战士及何挺颖烈士的亲属代表,怀着无限崇敬之情依次向纪念碑献花,身着节日盛装的少先队员在鼓乐和轻音乐的伴奏下,声情并茂地向烈士献花、献辞。从即日起,该县还通过举办书画展、播放专题片、发放事迹书籍、开放烈士故居等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深切缅怀伺挺颖烈士的丰功伟绩,激发其以干克难、实干强县的雄心壮志。
何振基在讲话中要求南郑县的党员、干部要学习何挺颖烈士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习先烈勇于实践、敢于创造的革命精神,学习烈士求真务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风,以先进性教育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兴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用于抓工作、某发展,开创南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