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利克

时间:2024-02-28 18:32:39编辑:小简

古德利克的个人简介

约翰?古德利克,(JohnGoodricke,1764―1786)英国天文学家、皇家学会会员。先天聋哑。18岁起与英国天文学家E.皮戈特一起从事变星的观测。1782年提出关于大陵五(英仙座β星)移变的假说。1784年发现两颗变星:仙王座δ(造父一)和...

个人简介

约翰?古德利克,(JohnGoodricke,1764―1786)英国天文学家、皇家学会会员。先天聋哑。18岁起与英国天文学家E.皮戈特一起从事变星的观测。1782年提出关于大陵五(英仙座β星)移变的假说。1784年发现两颗变星:仙王座δ(造父一)和天琴座β(织女二)。1786年4月20日逝世。爱天文学,对观测变星有特殊的兴趣。

社会背景

所谓变星,是一种亮度有变化的恒星,变化的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几何变星)和内部原因(物理变星)。古德利克出生的时候,人们知道的变星只有几颗,其中的一颗是英仙座β星,它的中国名称是大陵五。

在正常情况下,大陵五的亮度与北极星不相上下,而每2日20小时48分多,它就“眨眼”一次,其间,从正常亮度降到最暗约5小时弱,在最小亮度上停留约20分钟,随后又用约5小时弱,从最暗回升到平常亮度,并在这个亮度上停留约2天半u2019古德利克其间除了有一次极不显眼的稍有点变暗外,亮度基本不变。此后,又一个变光周期开始,像前面说的那样重复一遍。

英仙座是北天的著名星座,在神话中,英仙是位很出色的英雄,他为了营救美丽的公主(仙女座),先杀死了魔女墨杜萨,再利用任何人看到墨杜萨的脸都会变成石头的这种魔力,征服了海妖(鲸鱼座),使公主免遭海妖吞噬。大陵五变星位于墨杜萨的头上,有“魔星”的称号,是否很早以前已经有人发现了它的变光现象,所以叫它“魔星”,现在还说不准。可以肯定的是,166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蒙塔纳里曾发现过它,但并不清楚它为什么变光。

生平事迹

1782年11月,古德利克偶然发现大陵五有奇特的变光现象。经过整整一个冬天的连续观测,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大陵五原来是个双星系统,两颗星一个亮一个暗,互相绕着公共重心运动,周期是2日20小时47分8秒:当亮星从暗星前面经过时,整个双星系统的光略有减弱;暗星从亮星前面经过时,光减弱得较多;不管是哪种情况,看起来大陵五都变暗了。这类变星现在叫做食变星,也叫食双星。一位不满20岁的聋哑青年,能根据自己的观测,提出变光原因的精辟见解,可以说是非凡的。整整一个世纪之后,1888年,德国天文学家沃格耳用分光方法才证实了古德利克的大胆设想。

不出两年,古德利克又先后发现了两颗很重要的变星,一颗是天琴座β星,中名渐台二;另一颗仙王座δ星,中名造父一,他正确地指出这是颗本身光度在不断地变化的真正的变星。造父一现在是造父变星这一大类变星的典型代表。

正当他有可能为变星研究乃至天文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不幸于1786年去世,年仅21岁。变星和天文学史研究者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家乡特地建立了古德利克学会,其主要宗旨是帮助那些像古德利克那样的不幸的天生聋哑人。

上一篇:何玲(川大教授)

下一篇:关卫民(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