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鹏的个人简介
黄大鹏(1908―1931),湖北省巴东人,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巴归兴根据地 创始人之一;1924年,考入宜昌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张华甫工作;1928年3月18日,与张华甫等发动巴东暴动,成立县人民委员会,后为保存实力,转入江北成立游击队,继续斗争;1930年5月日,游击队奔袭兴山,攻入县城,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十九师,黄大鹏任政委;1931年4月4日,贺龙率红三军过巴东,接见巴归兴苏区领导人,将红四十九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黄大鹏任师长,同年10月,他在奉命率部回巴东途中遇敌,壮烈牺牲。
人物简介
黄大鹏(1908-1931),号万仙,生于湖北省巴东溪丘湾宋家垭;1926年在湖北省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参加领导鄂西巴东地区农民起义,组织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参与创建巴(东)兴(山)(秭)归革命根据地。
1930年起,任中共巴兴归县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十九师政委、师长,第三军教导第二师师长;后在巴东二塘垭战头中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遗骨被安葬在巴东县革命烈士陵园。
人物经历
1924年,黄大鹏在县城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宜昌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6年春经祖山竹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时,他积极参加宜昌学生联合会组织的活动,上街演讲、游行示威。当游行队伍到了滨江口时,日本炮艇公然把炮口对准游行队伍。他和同学们目睹这一挑衅行为,更为忿恨,齐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迫使日本舰队将大炮罩上炮衣。
是年暑假,黄大鹏同二兄黄大祯返家度暑假,了解到县知事公署推行“复验红契”,盘剥人民,兄弟俩四处串联,发动群众,揭发当局的阴谋,并在八盘山庙前召开千余农民大会。
黄大鹏等在大会上揭露县府的花招,提出“反对复验红契”的口号,接着又组织群众到平阳坝联保办公处游行示威。县知事张琨接到密报后,下令捉拿黄氏兄弟。
当时,黄大祯已代表宜昌学联赴武汉参加省学联召开的代表会议,黄大鹏被捕。张琨在县衙审问他,他理直气壮地回答:“复验红契是你们的花招!为什么附近几个县不这么搞?”驳得张琨瞠目结舌。随后,数百农民赶到县城营救黄大鹏,张琨怕事态扩大,将其释放。
1927年春,共产党员张华甫领导成立国民党巴东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其间,黄大鹏经常来往于县城和江北农村,协助张华甫工作,很快使巴东成为发展党员“二百人以上的县市”之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四川军阀杨森命令通缉共产党员,张、黄等撤往江北农村转入秘密工作。
1928年2月9日,黄大鹏征得组织同意,利用自己同朱先彩结婚的时机,邀约秭归、兴山、巴东三县的部分共产党员到家商讨贯彻省委秋收暴动计划,一致决定趁新县长高安圻到任立足未稳之机,组织神兵暴动。
3月中旬,黄大鹏、张华甫、廖景坤、陈宗培等带领300多名经改造的神兵队伍,傍晚进城,午夜行动,一举冲人县衙,杀死县长高安圻及县吏6人;4月17日上海《申报》载:“最近巴东县城被神兵占据……闻此股神兵首领,即共党领袖。”时人称为“杀官夺印”;暴动成功后,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黄大鹏任财政股长。
1928年冬,巴归兴县委成立,黄大鹏任县委委员。1929年12月上旬,巴归兴县委在甘家坪大垭召开扩大会议,贯彻鄂西特委关于建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会后,黄大鹏组织队伍,成功夺取团防武装,成立鄂西游击大队。他率领部下不断打击团防和土豪劣绅,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积极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1930年5月,游击大队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十九师,刘子泉任师长,黄大鹏任政委;10月20日,红四十九师三克兴山县城,部队逐渐发展壮大,拥有700多条枪支;同年冬,在牛洞郑家坡开会时,突然被县保卫团副团长兼第一中队长谭先开部包围;他见敌多我少,只能智取,遂向屋外喊话:“谭先开,今天你们要人,我们有24个,你们要武器,有步枪两支、手枪一支,但有个条件,动文不动武。”谭自以为“胜利在握”,指挥队伍排成两排,站立门外。忽地大门一开,射出一排子弹,敌人乱了阵脚,黄等乘机杀出条血路,全部脱险。此役,人称“24勇士冲卡门”。
1931年4月1日,谭先开带百余士兵,向牛洞、甘家坪等地大肆骚扰,扬言要对苏区烧光、杀光;他探知后决定兵分两路包抄,在观音岩击毙谭先开,随后率部趁胜攻打罗坪之字岭,打伤县保卫团分队长张嗣臣,打死编练队长等6人,一直把敌人追逼到四川省巫山县(今属重庆)境内。
1931年4月4日,贺龙率红三军过巴东,在构坪见到巴归兴根据地领导人,对黄大鹏深表赞扬,将红军四十九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委黄大鹏为师长,留下十几名军事干部及一部分枪支,把200多伤病员交教二师护理。贺龙对黄大鹏说:“把巴归兴苏区建设好,可以牵制宜昌的敌人,对洪湖和湘鄂边苏区是一个很好的支持。”
不久,长江上游剿匪总指挥刘湘派王陵基率川军追击红三军主力,进入巴归兴地区;黄大鹏不顾重病在身,率教二师在池塘垭、下谷坪、木鱼一带与敌迂回接触。
他为了保存主力,亲自选派200多名精壮战士,交给涂美中和红三军八师师长许光达率领,前往房县找贺龙。随后,他率队人房县,被委为独立第二团团长,后多次参加贺龙直接指挥的战斗,受到贺龙的赞扬。
教二师奉命回巴东恢复苏区,打通巴、兴、房交通;当时团防陈铸九、史祖惠、张嗣臣等部,配合川军驻扎江北,据险以待。黄大鹏在平阳坝朱家山打胜仗后,又在贾家坡、宋家垭、祖鼻垭、白湾等地连战皆捷,使敌惊恐万状;其后,黄又率师赴二淌垭再攻顽敌,战斗一开始,一路由营长罗玉卿带领,从正面发起佯攻;另一路由他带领绕至敌后。进攻时,他们身先士卒,密切配合,前后夹击二塘垭敌兵,经过激战,敌队长詹兴让被击毙。此役中,罗玉卿不幸中弹牺牲;他在全师召开的追悼会上悲愤交加,决心与敌决一死战,即率师赴二塘垭再攻顽敌;拂晓,逼进敌军阵地,突袭敌人;敌队长史祖惠慌忙溃退;为瓦解敌兵,他亲自冲到前沿一块大石后,向敌兵喊话时,眉心中弹牺牲; 党组织在牛峒坪召开隆重追悼大会,将黄大鹏安葬于牛峒坪水池岭。
人物评价
1958年,中共巴东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建立烈士陵园,将黄大鹏烈士的遗骨迁葬于陵园内。
同年4月9日,贺龙在给巴东县人民委员会的信中说:“以黄大鹏同志为首的一支革命力量,在和敌人斗争中,发挥了高度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精神。许多为革命壮烈牺牲的烈士们是值得我们追念的。”
黄大鹏烈士同时被国务院表彰为湘鄂西十二革命烈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