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复旦教授)的个人简介
黄洋,1965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伦敦大学古典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和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古典学系。
人物经历
1982年,入复旦大学历史系读本科。
1985年,由复旦派遣赴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代文明史试办班学习。
1986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伦敦大学古典学博士学位。
1991-2009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1999年晋升教授。
2009-2012年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2010-2012年任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中心首任主任。
2013年起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2015年起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兼旅游学系)系主任。
主讲课程
本科:“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古典文明研究”、“古希腊文明研究”、“古希腊语”、“希腊罗马史”。
研究生:“古典文明史讨论班”、“古希腊语”、“基础拉丁语”。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史。
主要贡献
学术访问1999-2000,伊利诺依大学Freeman Fellow。
2004/7-8,德国埃森高级人文研究院(Kulturwissenschaftliches Institut, Essen)访问研究。
2004/11-12,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Sur Sciences Sociales)及路易?谢和耐研究中心(Centre Louis Gernet)访问研究。
2007-2008,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哈佛大学古典学系)。
2013-2014,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研究员和访问学者。
2015/3-4,巴黎高师客座教授。
主要学术成果著作:
1、《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希腊史研究入门》(与晏绍祥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世界文化史》(古代卷副主编、第二作者),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古代希腊土地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教材: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与赵立行、金寿福合著,本人为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译作:《罗马帝国简史》(作者: Christopher Kelly),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论文:
1、《摩西?芬利与古代经济史研究》,《世界历史》2013年第5期。
2、《“雅典革命论”与古典雅典政制的建构》,《历史研究》2012年第5期。
3、《希腊罗马的城邦政体及其理论》,载王绍光主编:《理想政治秩序:中西古今的探求》,三联书店2012年。
4、“Perceiving the Nomadic Other: A Note on Herodotusu2019 Scythians and Sima Qianu2019s Xiongnu”, in Andreas Heil, Matthias and Jochen Sauer (eds.)Noctes Sinenses: Festschrift für Fritz-Heiner Mutschler zum 65. Geburtstag, Heidelberg: Universit?tsverlag Winter, 2011。
5、“Invention of Barbarian and Emergence of Orientalism: Classical Greece”,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美国), volume 37 (NO. 4, 2010)。
6、《古代希腊的城邦与宗教――以雅典为个案的研究》,《北大学报》2010年第6期。
7、《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与希腊城邦的兴起》,《世界历史》2010年第3期。
8、《古代世界的共和主义》,《史学集刊》2010年第3期。
9、《古典希腊理想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Hellenism》,《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10、Huang Yang and Fritz-Heiner Mutschler, ”Rome and the Surrounding World in Historical Narratives from the Late Third Century BC to the Early First Century AD”, in Fritz-Heiner Mutschler and Achim Mittag (eds.),Conceiving the Empire: China and Rome Compar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11、《希罗多德:历史学的开创与异域文明的话语》,《世界历史》2008年第4期。
12、《古代与现代的民主政治》,《史林》2007年第3期。
13、《修昔底德的理性历史建构》,《历史教学》2007年第6期。
14、“Orientalism in the Ancient World: Greek and Roman Images of the Orient from Homer to Virgil”,《地中海研究所纪要》第5号(早稻田大学地中海研究所,2007年3月)。
15、《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东方”想像》,《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
16、《布克哈特和他的文化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7、《自由农、土地所有制与希腊罗马城邦社会》,《年度学术2006:农村与城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8、《尼采与古典学研究》,《新史学》第一辑,大象出版社2003年。
19、《民主政治诞生2500周年?――当代西方雅典民主政治研究》,《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20、《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21、”Teaching Athenian Democracy in China today”,The Classical Journal96.2 (2000-01)。
22、《从同性恋透视古代希腊社会》,《世界历史》,1998年第5期。
23、《试论荷马社会的性质与早期希腊国家的形成》,《世界历史》1997年第4期。
24、《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
25、《西方文化中的自由观念与古代希腊的奴隶制度》,《江汉论坛》1995年第2期。
26、《古代希腊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城邦制度的形成》,《复旦学报》1995年第1期。
27、《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综合研究―对所谓“黑暗时代”的挑战》,《世界历史》1994年第4期。
28、《雅典民主政治新论》,《世界历史》1994年第1期。
29、”Athenian democracy: some problems in recent studies”,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5(1990) (国内刊物)。
学术随笔1、《全球史的陷阱》,《光明日报》2006年3月18日。
2、《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文汇报》2005年8月7日。
3、《罗马帝国早期的“造型艺术”与皇帝权威》,《文汇报》2004年6月13日。
4、《英雄主义无可挽回的失落》,《万象》2004年第9期,1-13页。
5、《古典学家尼采》,《万象》2003年第10-11期,79-87页。
6、《“埃及艳后”的美丽神话与真实故事》,《万象》2001年第11期,50-65页。
7、《雅典凭什么判苏格拉底死刑》,《万象》2001年第3期,15-24页。
8、《Y2K与1000年》,《万象》2000年第1期,1-11页。
9、《历史的尺度》,《读书》1999年第11期,38―43页。
10、《追溯“市民社会”的历史渊源》,《读书》1997年第5期,133―40页。
荣誉记录
2000,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200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