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安(研究员)

时间:2024-02-26 08:18:23编辑:小简

郭小安(研究员)的个人简介

郭小安,男,1980年12月生,江西遂川人,政治学理论博士,现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政治传播、网络舆情。兼任中国舆论学研究委员会(CPOC)常务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学会(PRSC)常务理事、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特邀研究员、“金旗奖”评审专家等。目前已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其中CSSCI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或《新华文摘》转载,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2部,并参编、参译其他著作3部,其博士论文《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基于媒介与民主的关系视角》获2010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项(2010、2015),并主持省部级及其他课题10项。

个人简介

郭小安,男,1980年12月生,江西遂川人,政治学理论博士,现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政治传播、网络舆情。兼任中国舆论学研究委员会(CPOC)常务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学会(PRSC)常务理事、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特邀研究员、“金旗奖”评审专家等。[1]

获得学位

1999-2003在 南昌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学习,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3-2009进入到 武汉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学习,获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

2009-2013年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

2013年7月― 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

研究成果

已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其中CSSCI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或《新华文摘》转载,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2部,并参编、参译其他著作3部,其博士论文《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基于媒介与民主的关系视角》获2010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项(2010、2015),并主持省部级及其他课题10项。[1]

学术贡献

1、主持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时代共意性社会运动的媒介动员机制研究”

2、主持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谣言的社会心理及应对策略”(已结题)

3、主持2014年重庆市社科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网络抗争的情感动员策略及应对”

4、主持2015年重庆市发改委研究课题“重庆市重大项目舆情预警及应对机制研究”(已结题)

5、主持2015年重庆市委统战部委托课题“新媒体从业人员重要人士的作用发挥研究”(已结题)

6、主持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一般项目“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叙事及动员方式”(已结题)

7、主持2014年度重庆市教改重点项目“人文通识课程互动教学方法研究”

8、主持2014年度重庆市研究生教改课题“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u2018宏思维u2019的培养”

9、主持2014年重庆大学跨学科重大课题“中国网络抗争的情感动员机制研究”

10、主持2016年重庆大学人文社科跨学科研究项目“中国网络文化安全的指标体系及治理策略”

11、主持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专项基金“网络空间舆论领袖的作用及管理”

12、参与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虚拟社会风险治理研究。

13、参与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谣言的形成原因与治理对策研究”(第一参与人)

二、学术著作[3]:

1、《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3万字)(独著),2011年5月。

2、《当代中国网络谣言的社会心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0万字)(独著)2015年3月。

3、《新闻传播学研究所论丛1》,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副主编。

4、参编《解码网络舆情》,第七章,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5、参与美国学者乔纳森.卡恩所著的《预算与民主》的翻译工作,翻译文中第七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三、代表性论文:

.1. 《网络抗争中谣言的情感动员:策略与剧目》,《国际新闻界.》 ,2013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2. 《舆论的寡头化铁律:“沉默的螺旋”理论适用边界的再思》,《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5期。

3.《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意愿》,《新闻大学》,2016年第4期。

4.《媒介动员视角下表演式抗争的发生与剧目》,《现代传播》,2016年第5期。
5..《网络舆情联想叠加的基本模式及反思--基于相关案例的综合分析》,《.现代传播》, 2015年第3期。
6.《谣言、传播媒介与集体行动--对三起恐慌型谣言的案例分析》,《.现代传播》,2013年第9期。

7.《从运动式治理到行政吸纳:对网络意见领袖专项整治的政治学反思》,《学海》,2015年第5期,)(同时被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管理科学》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8. 《谣言心理的三个研究视角:理论整合与现实关照》,《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14年第18期)。

9.《网络谣言的政治诱因:理论反思与中国经验》,《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13年第3期。

10、《西方民主政治视野下大众媒介的功能异化及后果》,《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1、《超越抑或拯救代议民主:网络民主价值辨析与合理定位》,《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第4期。

12、《网络对谣言的自我净化:可能及影响要素》,《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12、《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理论探索》,2014年第6期。

13、《网络民粹主义的三种叙事策略及反思》,《理论探索》,2015年第3期。

15、《谣言定性与定量的再思考》,《情报杂志》2012年第10期

16、《谣言传播与社会心理―义和团运动时期谣言传播的心理学解读》,《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7、《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辨析与指标设定》,《情报杂志》2012年第2期

19、《网络民主热的冷思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20、《信息化时代西方民主的自我反思、改革与启示》,《行政论坛》2011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文摘》2012年第3期转载

21. 以中国民主理念推进政治传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4.30.

22. 你信或者不信,哪些飘来飘去的谣言. 中国青年报. 2016.4.7.

23. 谣言止于智者吗. 中国青年报. 2016.4.20.

24. 人们为什么更青睐坏消息. 中国青年报. 2016.5.19.

25. 反腐影响经济发展,你可知这奇葩观点的前世今生. 新华网. 2015.3.2.

四、主要获奖

1、博士论文《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基于媒介与民主的关系视角》获2010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2、专著《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获第十三次武汉市社科成果优秀奖。

3、论文《理性与情感的权变策略:底层抗争动员的另一种解释框架》获2015年中国网络与新媒体年会最佳优秀论文奖。

4、论文《从行政吸纳到运动式治理―一项对网络意见领袖专项整治的反思》获重庆市政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5、获“2014―2015年重庆大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6、2016年被评为《情报杂志》“年度优秀作者”

7、2012年第三届华中科技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师表奖”

8、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

9、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教师竞赛三等奖

上一篇:黄元吉(清代)

下一篇:顾正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