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

时间:2024-02-26 02:54:59编辑:小简

韩清净的个人简介

韩清净(1884―1949)民国佛教著名学者、居士。本名韩克忠,字德清,号清净。直隶省河间府河间县人。18岁时中乡试举人。因研读瑜伽唯识著作而不解其义,从而发愿从事研究。1921年,于北京讲《成唯识论》,为讲经弘法之始。后在房山云居寺,专治法相之学。1925年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宣读所著《十义量》一文,博得与会者赞许。1927年于北京创立三时学会,讲学颏经并重。讲学专重唯识学,对六经十一论,都作深入研究;所刻经典,校勘精细。

人物简介

著述   韩清净   著述有《唯识三十颂诠句》、《唯识三十论略解》、《唯识指掌》、《唯识论述记讲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赞》、《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别释》、《能断金刚经了义疏》、《佛法略谈》、《因明入正理论科释》、《瑜伽师地论科句》等。弟子有周叔迦等。(林子青) 历史记载   (1884―1949)   唐代,玄奘三藏西行求法归来,盛弘法相唯识之学。慈恩窥基继之,大成其宗。盛唐时代,慈恩一宗宗风甚盛,前后维持了百年之久,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后,宗风渐衰。至武宗会昌法难,此宗一脉相传之论疏,多遭焚毁。及至唐代末年,藩镇割据,战乱频仍,五代十国,王朝交迭。斯时也,寺院荒废,经籍散逸。隋唐间隆盛三百年的佛教,至此零落殆尽,而次第建立的大乘八宗,除禅净之外,亦莫不衰微,尤以法相唯识之学殆成绝响。 清末民初   是唯识学复兴的契机。前有杨仁山居士刻印经书,倡导于先,继有欧阳渐、梅撷芸诸君子,发扬于后。由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到抗战以前,南北有两位研究唯识的巨擘,号称「南欧北韩」。南欧者,即在南京主持「支那内学院」的欧阳渐。北韩者,为在北平(今北京)领导「三时学会」的韩清净。   韩清净原名克定,又名德清,河北河间人,生于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世代书香,幼年受传统教育,攻读八股文,中秀才。十八岁,参加乡试,中式辛丑科举人。时至光绪末年(一九○八年),未几废除科举。清净本人亦不乐仕进,转而研究佛学。 个人研究   他初读《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不解其义。乃发愤潜心研究,数年以还,终渐通达,因而后来他在法相唯识之学上,有颇为高深的造诣。

民国时期

民国十年   (一九二一年),他在北平与研究佛学的同仁朱芾煌、韩哲武、徐森玉、饶风璜等,组织了一个佛学研究团体「法相研究会」,以研究法相唯识之学为目的,由清净主讲《成唯识论》,这是他讲经弘法之始。后来,他为了作更深入的研究,到北平附近的房山县,在云居寺辟一净室,闭户潜修,如是三年,学力大进。 民国十四年   (一九二五年),日本根据十三年在我国江西庐山举行的「世界佛教联合会」的决议,在东京增上寺举行「东亚佛教大会」。我国组织「中华佛教代表团」参加,全国代表二十六人,由道阶、太虚二位法师及王一亭、胡瑞霖二位居士担任团长。团员有虚、持松、弘伞诸法师,杨鹤庆、张宗载、宁达蕴诸居士等,及法相研究会的韩清净、徐森玉。大会于十月一日起连开三日,清净在会上宣读了他撰写的〈十义量〉论文,博得与会学者的赞许。 民国十六年   (一九二七年),清净在北平与朱芾煌、徐森玉、饶风璜等发起创办「三时学会」,被推为会长。三时学会的宗旨为阐扬印度佛学和佛教真实教义,并以讲习、研究、译述及刻印佛教经藏为工作重点。清净在会中定期讲学,每星期一次,间或亦至各大学作公开演讲,所讲均以法相唯识之学为主。东初法师着《中国佛教近代史》曰:   韩氏不唯精于《瑜伽》、《摄论》,且能熟背。他讲《摄论》,一字一句,皆交出来自《瑜伽》某卷某句。普通讲《摄论》,多则一年,少则半年,韩氏讲之,则非二年不可,以其精故,不能速也。   东初法师评南欧北韩之治学方法,称清净曰:   他治学的方法,迥异于竟无居士。竟无于唯识诸论,不在逐字寻求其来源,而在扼其大意。因此,始由唯识,而般若,终至涅盘,总扼其佛学之大纲。韩氏则采精兵主义,其于法相唯识学,旨在穷究瑜伽,然后旁及十支。所谓一本十支,故其学始终未能突出此一范围。   欧、韩二氏于唯识之长短,由此可见。 工作重点   刻印经典亦为三时学会工作重点之一,唯亦以法相唯识为主,而以校勘认真、印刷精美称着。其中尤以自金藏中选辑善本,影印的一百二十册《宋藏遗珍》,最为佛教界所称道。   《宋藏遗珍》是由《赵城藏》中选出来的。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佛教护法居士朱子桥将军在陕西放赈,于西安卧龙寺及开元寺中,发现保存有宋版藏经──俗称的《碛砂藏》。朱子桥到上海,与叶恭绰、狄葆贤、蒋维乔、丁福保、李圆净诸居士及范成法师等,发起影印,并推范成法师主其事。范成法师亲到西安,经详细查对,西安的《碛砂藏》尚缺少若干部,范成法师到北京、山西各地查访,发现山西赵城县广胜寺保存有金代雕刻的藏经──《金藏》。   《金藏》开雕于金熙宁皇统九年(一一四九年),完成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一一七三年)。全藏共收经一千五百七十部,六千九百余卷。广胜寺中所有的一部,以年久散佚缺损,所保存的并不完整,虽为范成法师查访到了,因其版式与《碛砂藏》不同,故没有纳入影本中。   此事为韩清净所知,命会中的徐森玉赴山西,选出宋代以后失传的法相唯识方面的孤本典籍四十六种,计二百四十九卷,借出制版影印,于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完成。 典籍   影印出的这四十六种典籍,命名曰《宋藏遗珍》,分上、中、下三集,三十二刻本,线装一百二十册,分装十二函发行。影印《宋藏遗珍》时,三时学会会员周叔迦也参与其事,尽了相当的心力。   清净毕生致力于法相唯识的研究。他主张:研究佛典,必先研究法相唯识,而《瑜伽师地论》和《摄大乘论》更是必读的两大论典。他晚年致力于《瑜伽师地论》的校订工作,撰成《瑜伽师地论科句》四十万言,又融会本论前后文义,综考所有关于此论之疏释,撰成《瑜伽师地论披寻记》七十万言。后来又将二者合编为《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这部百余万言的巨著,可说是清净毕生精力之所注。遗憾的是,此书尚未出版,而清净于一九四九年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存在文书   清净毕生尽瘁斯学,用功既勤,著述亦富。他生平著作,除《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外,尚有:《唯识三十颂诠句》一册、《唯识三十论略释》一册、《成唯识论讲义》二册、《大乘阿炒锬ゼ郾鹗汀菲卟帷段ㄊ吨刚啤范帷栋闳舨廾鄱嘈木允汀芬徊幔督馍蠲芫直痂べて仿允汀芬徊帷妒辶俊芬徊帷渡愦蟪寺劭莆摹芬徊帷   清净逝世后十年,他的《科句披寻记》由三时学会同仁打字影印出版。该书卷末有一篇〈书后〉,录之如下,以见其出版因缘: 评价   《瑜伽师地论科记披寻记》为本会前会长韩清净居士最后宏着。此论性相赅摄,义解精详,万象包罗,为大乘佛法教理渊海。公元七世纪间,玄奘三藏即为求取此论而西行游学。归国后,便宣译此论及《十支论》等,并盛行弘讲,传制疏记,形成中土大乘法相学派。但自唐以后,义学渐衰,千余年来,讲习式微,传钞刊印,亦有讹略。清净居士有鉴于此,因发弘愿,详加校订,撰成《瑜论类句》四十万言,并又融会本论前后文义,综考所有关论着疏释,撰成《瑜伽论披寻记》七十万言,以阐发《瑜伽大论》奥义。本会前理事朱芾煌居士于此撰业,襄助甚多。书成后,韩、朱两居士先后逝世。本会马一崇居士又就遗着《科句》、《披寻记》加以会编,并准备刊印。马居士又于去年逝世。同仁以此书刊印不容再缓,因用打字印刷百部行世。义学益明,法流广布,一切见闻,同沾利益,是为记。一九五九年七月三日,三时学会谨识。   (于凌波)

韩清净居士年谱

韩克忠,字德清,号清净。清净居士是河间韩氏宗族第七世孙,族内排“忠”字辈。韩氏祖先于宋代由河南南阳迁至山西洪洞县,明代靖难之后,再被官府强制移民至直隶省河间府河间县城内大角街(古名剪刀巷,后改名富贵街)。韩氏先祖治家有方,勤俭持家,诗书继世,自清中期成为当地望族。

清净居士祖父韩炽,字其昌。诰授奉直大夫,从五品封典,同知衔,候选州同。

清净居士之父韩玉墉,字勒甫。诰授中宪大夫,晋封通议大夫,正三品封典,蓝翎候选同知。

清净居士生母为河间府肃宁县窝北村王氏,为韩玉墉继配夫人。

清净居士兄弟八人,姊妹二人。清净居士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同胞兄弟四人、姊妹一人,同父异母兄弟四人、姊妹一人。

清净居士生平事迹如下:

1884年(光绪十年) 清净居士出世。

清净居士生于农历四月初八日。

1885年(光绪十一年) 清净居士一岁。

同胞六弟韩尔忠(字旭卿)农历十月二十四日出生。

1887年(光绪十三年) 清净居士三岁。

同胞七弟韩则忠(字哲武)农历三月初一出生。

1889年(光绪十五年) 清净居士五岁。

春,清净居士入蒙学。

1892年(光绪十九年) 清净居士八岁。

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清净居士继祖母韩宋氏殁,享六十岁。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清净居士14岁。

农历十月二十七日,清净居士生母韩王氏殁,享四十五年。

1900年(光绪二十七年) 清净居士16岁。

清净居士与吴氏成婚。吴氏之父吴公国栋,字云迟,浙江吴兴县人,时任河间县知县。

1901年(光绪二十八年) 清净居士17岁。

清净居士参加光绪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会试,中举人。优贡生。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清净居士19岁。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清净居士同父异母八弟韩绪忠(字绍卿)出生。

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 清净居士20岁。

农历六月初六日,清净居士之父韩玉墉殁,享六十七岁。

同年八月,兄弟八人分家析产。

同年十月,清净居士同父异母二哥韩景忠(字晋卿)与三哥韩致忠(字赞卿)设立河间“韩氏私立两等小学堂”,每年捐资二千余吊,韩景忠任监督、韩致忠任堂长。

1905年(光绪三十年) 清净居士21岁。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

自此,清净居士不思仕进,转而研究佛学。初读《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不解其义。乃发愤潜心研究,数年以还,终渐通达,在法相唯识之学上,有颇为高深的造诣。

1906年(光绪三十一年) 清净居士22岁。

清刑部改法部,清净居士同父异母二哥韩景忠任法部宥恤司主事。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清净居士23岁。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清净居士继母韩王氏殁,享二十七岁。

1915年(民国三年) 清净居士31岁。

清净居士与同胞四哥韩惟忠(字蕴晴)、七弟韩则忠(字哲武)迁入北京。韩惟忠置宅西安门大街(今西安门大街141号由沈尹默题写门头石“识住”的大院),韩则忠置宅后海毡子房。

清净居士在京期间,与佛教界高僧、知名居士及政要界信徒广为交往,探究佛学。

1921年(民国十年) 清净居士37岁。

清净居士与朱芾煌、韩哲武、徐森玉、饶风璜等人组织成立法相研究会,清净居士在北京主讲《成唯识论》。

1922年(民国十一年) 清净居士38岁。

清净居士与朱芾煌居士一起在北平房山云居寺辟净室,闭户潜修,如是三年,学力大进。

1925年(民国十四年) 清净居士41岁。

日本国根据十三年在我国江西庐山举行的“世界佛教联合会”的决议,在东京增上寺举行“东亚佛教大会”。我国组织“中华佛教代表团”参加,全国代表二十六人,由道阶、太虚二位法师及王一亭、胡瑞霖二位居士担任团长。团员有虚、持松、弘伞诸法师,杨鹤庆、张宗载、甯达蕴诸居士等,及法相研究会的韩清净、韩哲武、徐森玉。大会于十月一日起连开三日,清净居士在会上宣读了他撰写的《十义量》论文,博得与会学者的赞许。

11月20日,东亚佛教大会中华代表团到达神户访问。神户华侨讲学会欢迎出席东亚佛教大会中华代表团,并合影留念。

1927年(民国十六年) 清净居士43岁。

清净居士在北平与朱芾煌、叶恭绰、梅光羲、徐鸿宝、林宰平、周叔迦、韩哲武、饶风璜、徐森玉等人发起创办“三时学会”,清净居士被推为会长,朱芾煌居士为副会长。“三时学会”会馆房舍(旧址北长街15号,今北长街27号佛教文化研究所所在地),为朱芾煌居士变卖家产个人捐赠,并供养学长清净居士。

三时学会的宗旨为阐扬印度佛学和佛教真实教义,并以讲习、研究、译述及刻印佛教经藏为工作重点。清净居士在会中定期讲学,每星期一次,间或亦至各大学作公开演讲,所讲均以法相唯识之学为主。东初法师著《中国佛教近代史》曰∶韩氏不唯精于《瑜伽》、《摄论》,且能熟背。他讲《摄论》,一字一句,皆交出来自《瑜伽》某卷某句。普通讲《摄论》,多则一年,少则半年,韩氏讲之,则非二年不可,以其精故,不能速也。

东初法师评南欧北韩之治学方法,称清净曰∶他治学的方法,迥异於竟无居士。竟无於唯识诸论,不在逐字寻求其来源,而在扼其大意。因此,始由唯识,而般若,终至涅盘,总扼其佛学之大纲。韩氏则采精兵主义,其於法相唯识学,旨在穷究瑜伽,然後旁及十支。所谓一本十支,故其学始终未能突出此一范围。

欧、韩二氏於唯识之长短,由此可见。

1930年(民国十九年) 清净居士46岁。

佛教护法居士朱子桥将军在陕西放赈,於西安卧龙寺及开元寺中,发现保存有宋版藏经──俗称的《碛砂藏》。朱子桥到上海,与叶恭绰、狄葆贤、蒋维乔、丁福保、李圆净诸居士及范成法师等,发起影印,并推范成法师主其事。范成法师亲到西安,经详细查对,西安的《碛砂藏》尚缺少若干部,范成法师到北京、山西各地查访,发现山西赵城县广胜寺保存有金代雕刻的藏经──《金藏》(即《赵城金藏》)。

1931年(民国二十年) 清净居士47岁。

清净居士得知《金藏》消息,命会中的徐森玉赴山西,选出宋代以後失传的法相唯识方面的孤本典籍四十六种,计二百四十九卷。以一部《大正藏》作为酬谢,借出制版影印。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清净居士50岁。

清净居士选择《赵城金藏》孤本典籍四十六种,计二百四十九卷影印典籍,以一部《大正藏》作为酬谢,借出制版影印出版,命名曰《宋藏遗珍》,分上、中、下三集,三十二刻本,线装一百二十册,分装十二函发行。

适评述《宋藏遗珍》说:“这是影印碛砂藏的一个副产品,其重要性可能不下于碛砂藏的本身。”

同年6月,三时学会在北平东城区设立大良医院,作为慈善活动。清净居士同胞六弟韩尔忠在天津经营“河东货运栈”,为三时学会刻经及慈善事业大力资助。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清净居士52岁。

清净居士胞兄韩惟忠病逝,享54岁。

同年,清净居士侄子韩厚熙(清净居士同父异母二哥韩景忠之子,出嗣大哥韩守忠)在北京西城区西四建“义达里”落成。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清净居士53岁。

七七事变爆发后,清净居士发愿:国不光复,永不剃度。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清净居士58岁。

七月十七日辰时,朱芾煌居士圆寂。朱芾煌居士生于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十三日子时,享五十九岁。七月二十日,清净居士作《纪念朱芾煌居士文》[1],以示纪念。文曰:

三时学会胚胎于民国十年,成立于十六年,迄今二十有余载矣。经始擘画之力,芾煌居士为独多。潜学精进,亦唯芾煌居士为尤最。盖由信之深,愿之笃,故其坚卓不移有如此者。芾煌居士善为文,邃于史。智慧明决,所作机捷。非能阿附依人者。而于清净独生敬信。二十年来随从依止,始终无间。盖自有所取也。

民国十年前,芾煌居士专宗净土,朝夕不辍。日则博览大小乘经典,多能记诵,每兴问难,辞锋甚利。清净窃以为弗及焉。既而芾煌居士集合多人,发起法相研究会,共同研究成唯识论,群推清净为导首,继请讲演,是为三时学会胚胎之始。尔时芾煌居士日持念珠,听讲尤喃喃不息。清净诘之。彼答为于佛前已发愿念佛百万,三月为期,故当昼夜无懈,早期圆满耳。然清净见彼,身日以羸,思日已塞,┤挥侵=肴拔扌АR蝗蘸銮肭寰恢疗浼遥芯蠢癖希嬉宰蛞拱莘鸲偕跷颍粲忻掷掌腥琢侔ふ摺T缸越褚院蟮焙搿惰べぁ罚桓磁枣囊印S谑乔寰晃蟪朔ㄏ嗔艘逭胬恚阑途邮课胖闳黄崴孀砸饨猓映跹邢胺ㄏ嗑郏ㄐ奶病G寰唤渤晌ㄊ堵墼猜螅胺可皆凭铀滦菅展刈孕蕖R浴惰べなΦ芈邸肺囊迥呀猓晕粢岳词枋蜕趼浴D朔⒃敢匀蛐∈倍了行尴埃槎日卟患蒲伞R牢囊酪逦袂笕笄6笠选\阑途邮克娲又了隆T竿芯俊C啃瞧谌胀家晃睢L嘎鄯ㄏ嗌蠲钜濉H缡钦呔脑隆\阑途邮磕舜笊断玻辉干崂搿9榫┖螅叱嫌胫良遥我蝗缭谒率薄H缡钦吒淳辉兀阑途邮磕松糖虢⒀Щ嵛敕ùλG寰恍碇S谑潜四硕懒⒐夯喜模嘈私ㄖB涑桑肭寰恢鞒郑钜怨┭G寰荒艘住胺ㄏ嘌芯炕帷蔽衩伞J俏毖Щ岢闪⒅

厥后每次讲经或研究,皆由芾煌居士为先请。讲时笔记芾煌居士为多。勤学孜孜,恒无厌倦。着有《法相辞典》、《老子述记》行世。清净科判瑜伽,芾煌居士亟愿笔受。日经四五小时,身体便已不支。阅三载余始毕。并监督整理瑜伽论文,改正错误。清净编著《瑜伽披寻记》时,芾煌居士身益顿栽菪菹⑽搿2灰馇ㄑ尤站茫∈剖痹觯司共黄稹A僦帐闭蠖俗肭寰恢燎昂险菩欣瘛J鲆远嗄甏友П驹肝吹迷猜场T布潘剑钡眉绦酥荆罘鹌腥ひ病S锸鄙裰乔迕鳎钠蚓玻萆驮茫源窃猜G寰晃恳圆∈莆抻荩肮畚尴嗟眉醪】唷2⑽狡腥性福痉巧偈彼艹砂欤郎蕹#涡胛睢1四耸卓希茨撕险菩欣瘢刖煌顺觥1四嘶怪链参浴N鸥婕胰嗽唬何崾乱驯希彼偃ヒ印R讯藕羝炷顺な拧`岛酰〗裰Х鹉苋畿阑途邮空撸河屑溉嗽眨《偕崴埃恢醇杭寰灰允侵浯薄2幌H倮恍南蜓В寰灰允侵渖儆G胛侍苌断残模晃炻壑愣寰灰允侵渚恍拧Q星蠓ㄒ澹扪幔灰蛩孜穸偌趿樱寰灰允侵渚3执俗柿福ǖ痹布攀ゴΑI菩拿眨瞧溲殪#∈俏恰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 清净居士65岁。

正月二十四日晚饭时,清净居士命人添饭。饭至,清净居士已坐化,享65岁。葬于香山南辛村。潘伯鹰为清净居士题写《清净居士墓志铭》。

清净居士墓志铭[2]

怀宁潘伯鹰撰文并书石

佛法入中国绵历久长,异说寝多,正教晦微。玄奘起挈遗文,以事精译。而慈氏之真复显陵夷,到今更以泯棼辨讹,阐幽振厥纲领,则河间韩君也。君始究心于经论,蓄疑寻义质之尊宿多莫能言,乃发愤自籀字栉句比,合离往复疏通。义原一名之未安动旁皇种数千万言,而以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最胜。盖晚岁乎定,云:夫三藏者,经律论也,而论又其枢也。玄奘之所传大本在是君举绝学而复明之,是以为难,故世之求正教者,翕然师之。公元一九二七年丁卯,江津朱芾煌从君游于北京,筑精舍曰“三时学会”,为君说法之地。君亦与夫人吴氏悉其家财以赴之。次第,举疗疾、刻经、育才之计,既各有度程。洎一九四九年己丑正月二十四日,君遂示寂。溯君始生于清光绪十年四月八日,年六十有六。平生徒友奉安窀穸于北京香山南辛村之原焉。君讳克忠,字德清,既具戒名清净。方君之未皈依,尝应科第,膺乡荐居官有声及其说法屡更世变。丁丑甲申之间,倭寇内侵,度门关口,有节此皆世之所矜尚矣。顾非君事之大不书铭曰摩诘珠揭日月尘雾冥道非缺,圣师起沉响接。有挤之译藏列吁我君绍危发。拯昏垫浩方割缅巨唐屹相埒无尽灯。英杰一坯土光不灭。

清净居士一生著述颇丰,存世著作凡二十六种:

一、《唯识三十颂诠句》;

二、《唯识三十论略解》;

三、《唯识指掌》;

四、《唯识论述记讲义》;

五、《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别释》;

六、《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科句》;

七、《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略释》;

八、《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九、《摄大乘论科文》(此外,尚有摄论四译对照之剪贴本共四册);

十、《缘起三经科释》;

十一、《因明入正理论释》;

十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赞》;

十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颂释》;

十四、《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蠡测》;

十五、《心经颂释四种――略引、义演、随释、束要》;

十六、《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科文》;

十七、《能断金刚般若经开词》;

十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了义疏》(手稿数种与台出版之董绍明手写本);

十九、《佛法略谈》;

二十、《十义量》;

二十一、《唯识者何》;

二十二、《世间三大势力》;

二十三、《三时学会》(《三时学会章程》、《清净学规》等);

二十四、《瑜伽师地论翻检法》;

二十五、《三时学会纪念朱芾煌居士文》;

二十六、《法相辞典序》。

10月1日,中共建政。当时,三时学会有赵朴初、周叔迦、巨赞、高观如、林玄白、周绍良(周叔迦之子)、石鸣珂(芝峰)等三十多名会员。

1951年 清净居士往生第2年。

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于1951年4月下旬抵达北京谈判,并于5月23日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 清净居士往生第4年。

1953年5月30日至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广济寺隆重举行。会议推举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u2022确吉坚赞、虚云、查干葛根为名誉会长,选举圆瑛为会长。三时学会成员赵朴初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三时学成员周叔迦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主持中国佛学院的工作。三时学会成员巨赞法师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三时学会成员、编辑室主任高观如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佛教百科全书》的编辑主任。

6月20日,中共内务部于核准登记为中国佛教协会社会团体。中国佛教协会的宗旨为:团结全国佛教徒,参加爱护祖国及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发扬佛教优良传统。

9月20日 圆瑛会长圆寂。10月27日 中国佛教协会举行常务理事会,推选喜饶嘉措为代会长。

据中国佛教网《若信法筵终不散,潮音花雨满人间》一文载,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初期,主要是借助和指导三时学会和菩提学会的研究、翻译力量进行研究、翻译活动,当时三时学会和菩提学会的法师、学者有法尊、巨赞、观空、正果、周叔迦、高观如、林玄白、周绍良、李荣熙等人,先后编纂有《亚洲各国佛教史要》、《中国与亚洲各国佛教关系史料》、《中国佛教经济史料》及《汉藏佛教辞汇》等;英译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法显传》、《百喻经》、《法住记》、《比丘戒本》、《比丘尼传》等;汉译了西藏多罗那他大师所著《印度佛教史》和斯里兰卡罗T罗比丘所著《锡兰佛教史》等;进行梵汉、巴汉佛教辞汇的编纂;撰写《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关系史料》、《中国佛教思想史料》等;应斯里兰卡佛教界的请求,于1955年成立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着手《佛教百科全书》中国部分的编纂工作,参与写作的法师、学者有法尊、巨赞、观空、隆莲、吕⒒柒慊⒅苁邋取⒂蜗馈⒏吖廴纭⒂萦蕖⒘肿忧唷⑻锕饬摇⑺战省⒐说热耍际堑笔惫谥д撸昂笮闯400余篇,约200余万言;协助编纂了中国第一部百科辞典《辞海》的佛教条目。

1954年 清净居士往生第5年。

经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赵朴初居士推荐,正果法师到三时学会担在研究室主任。

1956年 清净居士往生第7年。

“中国佛学院”成立,院址设在北京法源源寺内。由法尊法师出任兼任副院长,正果法师任教务主任。

1957年 清净居士往生第8年。

是年夏,三时学会监事朱老太太去世,去世前将一张写着正果法师名字的1000元银行存单托事务员马一崇到“菩提学会”交给正果法师。

清净居士之遗著《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由马一崇先生汇编的原稿,用两个柳条箱拿到上海,交给顾康年先生。顾康年先生为清净先生的《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一书出版事宜曾致函赵朴初先生,赵朴初先生复函说“兹事体大,容后再议”。

鉴于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之严峻,清净居士遗著《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出版之事已经刻不容缓。清净居士遗孀韩吴氏夫人,为实现清净居士之遗愿,以5000元卖掉房产,作为《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打字、油印所需资金。

1958年 清净居士往生第9年。

马一崇居士圆寂。

1960年 清净居士往生第11年。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第一版打字油印本,线装十六册,印数一百套。本书是顾康年先生花了一年多时间完成的艰巨工作。顾康年先生在《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后记》中写道: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为本学会前学长韩清净居士最后宏著。此论著性相赅摄,义解精详,万象包罗,为大乘佛法教理之渊海。公元七世纪间玄奘三藏即为求取此论而西行游学,归国后便宣译此论与十支论等,并盛行弘讲,传制疏记,形成中土大乘法相学派。但自中唐以后义学渐衰;千余年来讲习式微;传钞刊印亦有讹略。清净居士有鉴于此,因发弘愿详加校订,撰成瑜伽论科句四十万言。并又融会本论前后文义,综考所有有关论著疏释撰成瑜伽论披寻记七十万言,以阐发瑜伽大论奥义。三时学会前理事朱芾煌居士于兹撰业襄助实多。书成后韩朱两居士后先逝世。学会马一崇居士又就遗着科句、披寻记加以会编,并准备刊印,马君又于去年逝世。同人以此书刊印不容再缓,因用打字刷印百部行世。义学益明法流广布,一切见闻同沾利益。是为记。

公元一九五九年七月三日三时学会谨识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印行成书后,在上海留存十几套。因恐佚失,分别赠送给上海图书馆、上海师院、上海博物馆等机构,并赠送倪正和、佘雷、章伟川、顾兴根等个人收藏。

1965年 清净居士往生第16年。

三时学会遭到取缔,被迫解散。

1966年 清净居士往生第17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公墓穴被挖开,尸骨无存。墓志铭及生平著作碑刻现存于北京法源寺。

清净居士70余万字的《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手稿在文革中被毁。

清净居士夫人韩吴氏无出,收养一女韩靖。文革期间,被驱赶到河北邯郸定居,自此下落不明。

三时学会会址房舍被房管局收为公有,租给居民使用,沦为贫民大杂院。

1987年 清净居士往生第38年。

4月23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北京广济寺内正式成立。赵朴初任名誉所长,周绍良任所长。后经赵朴初协调,原北长街三时学会会址房屋腾退出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迁址于此。现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佛教文化期刊社合署办公。

1989年 清净居士往生第40年。

1960年版打字油印本《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在上海被重新发现。上海佛教协会重新影印出版。

1999年 清净居士往生50年。

科学出版社纽约公司出版发行十册版《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台湾新文丰出版社也出版了《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计算机字版。

2007年 清净居士往生58年。

北京图书馆出版出版《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四册)。

2012年 清净居士往生63年。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韩清净全集》16册,全书共收录了清净居士存世二十六种著作。

对于佛教弟子而言,有人学佛是为了度己,也有人是为了度人,清净居士研究佛法却为了度世。当国人信仰危机而迷乱之时,清净居士深深感受到国人精神的惶恐与迷乱,运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以佛学普度众生,拯救民族,这正是清净居士的慈悲心与爱国心。清净居士的弟子之中不乏有大成就者,但被他的精神与追求所感动,甘愿终生追随,共同担当慈航普世的重任。清净居士的佛学贡献,也代表着一种文化精神,他是思想者,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盏明灯。

谨撰《韩清净居士年谱》以示纪念。

河间韩氏宗族十一世孙韩罡整理

2015年12月17日于宣南隐庐

[1]原文载于《佛学月刊》(中国佛教学院院刊,周叔迦主编)第二卷,第四期,第十三页,一九四二年九月一日出版。

[2]清净居士墓志铭:该拓片见《潘伯鹰法书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

上一篇:洪成得

下一篇:沟口宣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