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韶颖

时间:2024-02-25 02:21:14编辑:小简

何韶颖的个人简介

何韶颖,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

个人简述

何韶颖,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

研究方向

城市形态、城市设计等,尤其着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现代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多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宗教信仰场所与岭南传统城市形态互动关系研究”、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城市形态的岭南传统宗教信仰场所保护研究”等省部级纵向课题;并主持完成“文物建筑信息采集研究”、“残疾人体育运动场馆设计研究”、“广州城市重要景观控制地段单体建筑设计调研”等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在全国性的学术期刊及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并曾获得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学术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奖。

教育背景

1991.9-1996.6,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本科,获建筑学学士;

2001.9-2004.6,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

2006.9-2012.6,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6.7-2001.8,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助理建筑师、建筑师;

2004.7-2009.8,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讲师;

2009.9至今,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

主要荣誉

2009年,论文《广州怀圣清真寺及其周边街区城市形态解读》,获首届“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学术论文评选”佳作奖;

2011年,获2011年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2009年,获2008-2009学年度学校“优秀教师”称号;

2008年,获2006-2007学年度校“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2008年,获2006-2007学年度校“优秀班主任”称号。

主要论文

何韶颖.广州历代佛教寺庵的分布特征[J].古建园林技术,2012(1)

何韶颖.明清城市史研究综述[J].南方建筑,2012(1)

何韶颖.广州历代佛教寺院分布及其形成因素研究[J].华中建筑,2011(2)

何韶颖、汤众.广州传统宗教信仰场所与城市形态研究中的GIS应用探索[A].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东方建筑遗产(2011年卷)[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何韶颖.广州怀圣清真寺及其周边街区城市形态解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8),获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学术论文评选”佳作奖

何韶颖.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精神内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2)

何韶颖. 基于文化活动的人文主义城市复兴[J]. 华中建筑,2007(2)

何韶颖. 广州新城区大型居住板块发展研究[J]. 华中建筑,2007(7)

何韶颖. 科学哲学发展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科研项目

主持纵向研究项目

(1)宗教信仰场所与岭南传统城市形态互动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YJCZH052),7万元,2012.1.1-2014.12.31,主持;

(2)基于城市形态的岭南传统宗教信仰场所保护研究,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KB21),2万元,2012.1.1-2013.12.31,主持。

主持横向研究项目

(1)残疾人体育运动场馆设计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委托项目,18万元,2010年,已结题;

(2)广州城市重要景观控制地段单体建筑设计调研,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委托项目,20万元,2011年,已结题;

(3)中山大学北校区控规导则更改论证建筑专项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委托项目,30万元,2011年,已结题;

(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地块控规导则更改论证建筑专项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委托项目,20万元,2011年,已结题;

(5)文物建筑信息采集研究,同济大学委托项目,5万元,已结题;

(6)金鳌洲塔修缮设计方案,东莞市博物馆委托项目,12.4万元,2012年,在研;

(7)金鳌洲塔管理所办公及展厅用房落架大修设计,东莞市博物馆委托项目,2.19万元,2012年,在研。

教学活动

主要承担本科“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史”、“建筑设计”等课程的教学。

上一篇:胡社光

下一篇:华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