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国锋

时间:2024-02-22 22:39:03编辑:小简

侯国锋的个人简介

侯国锋,笔名若谷,1944年3月生,辽宁辽阳人。1983年从事小说创作,在相关文艺刊物上发表《井魂》、《钱行》、《黑妞》、《心,在颤抖……》等短篇小说20余篇计26万字;发表《异域惊梦》、《在波涛中沉浮》、《爱像青橄榄》、《午...

辽阳市作家协会理事

侯国锋,笔名若谷,1944年3月生,辽宁辽阳人。1983年从事小说创作,在相关文艺刊物上发表《井魂》、《钱行》、《黑妞》、《心,在颤抖……》等短篇小说20余篇计26万字;发表《异域惊梦》、《在波涛中沉浮》、《爱像青橄榄》、《午夜的爆炸》、《异域惊梦》等中篇小说10余篇计31万字。辍笔十余年,于2002年再度笔耕。出版长篇小说《峻岭风云》、《别说没感觉》以及三部曲《滴血石》、《燃烧石》《擎天石》。其中,中篇小说《在波涛中沉浮》获辽阳市委、市政府奖,《失去尘根汉子》获《中国作家》杂志社金秋笔会三等奖,长篇小说《别说没感觉》获“先觉杯”全国征文大赛奖,《滴血石》获“中华颂”全国征文大赛奖。现为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博学会员、高级研究员和名誉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阳市作家协会 理事 。

侯国锋(若谷)部分作品发表情况

1、 短篇小说(处女作)《路边的大青杨》发表于l983年《太子河》第六期。

2、 小小说《祛邪》《治病》《小店里的笑声》《买房》《送礼》《东风》等分别于1984

年至1986年在《辽阳日报》发表。

3、 短篇小说《花蝴蝶》发表于1985年10月17日《鞍山日报》。

4、 中篇小说(中篇处女作)《晚秋》发表于1986年《太子河》第五期。

5、 中篇小说《真假波斯猫》1986年发表于《右江文艺》第五期。

6、 中篇小说《图纸U――866案件》发表于1987年《文学新星》第三期。

7、 短篇小说《法制小说四题》发表于1987年《文学新星》笫五期。

8、 短篇小说《心,在颤抖……》发表于1988年《太子河》第一期。

9、 短篇小说《少女与义犬》发表于l988年《文学新星》第六期。

10、中篇小说《折断蓝鸟的翅膀》1988年七月由《延边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

11、中篇小说《会移动的骷髅》1988年七月由《昆仑出版社》结集出版。

12、中篇小说《午夜的爆炸》发表于l988年《千山》第五期。

13、中篇小说《爱情青橄榄》发表于l988年《文学新星》第五期。

14、中篇小说《迷人的陷阱》发表于l989年《溪水》第一期。

15、中篇小说《陷阱中的爱神》发表于1989年《文学新星》第二期。

16、中篇小说《在波涛中沉浮》发表于1989年《大众小说》第五期。

17、中篇小说《被逼向死亡的少女》发表于l989年《千山》第五期。

18、报告文学《痛悔的灵魂》《爱神的困惑》《绚丽的晚霞》等分别于1990年至1991

年在《妇女》杂志上发表。

19、短篇小说《饯行》《灵感》《山乡二题》分别在《太子河》发表,其中《饯行》被

收入《早春集》于1991年由《春风出版社》出版。

20、报告文学《腾飞的山鹰》1991年12月由《大连出版社》结集出版。

21、短篇小说《井魂》于1992年5月《矿山文艺》创刊号发表。

22、中篇小说《异域惊梦》发表于1993年《辽西文学》总第八十五期。

23、短篇小说《绿太阳》发表于1996年6月5日《辽阳日报》。

24、短篇小说《黑妞》《猎狐》于2002年后在《太子河》发表。

25、报告文学《燃烧的红烛》《天地之间有杆秤》2002年后在《太子河》发表。其中《天

地之间有杆秤》被《鸭绿江》文学月刊收入《同擎一片蓝天》结集出版。

26、短篇小说《野菊》于2005年《太子河》1、2期合刊发表。

27、长篇小说《滴血石》、《燃烧石》、《擎天石》于2005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28、中篇小说《失去尘根的汉子》于2005年12月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发行。

29、短篇小说《尘根》于2006年《阳光》文学月刊社第2期发表。

30、短篇小说《怀念战友》于2006年《太子河》第1期发表。

31.中篇报告文学《建发神曲》于2006年《太子河》第2、3期合刊发表。

32.短篇小说《我是流浪狗笨笨》于2008年《鸭绿江》6月下半月发表。

33.短篇小说《搜救犬聪聪见闻录》于2008年《流火》总第121期发表。

34.短篇小说《最难忘啊……》于2008年《世界父艺》第4期发表。

35.长篇小说《其实不想做女人》于2008年《长篇小说》春夏卷发表。

36.短篇小说《彩车》于2008年《世界文艺》第6期发表。

侯国锋小说获奖情况

1.中篇小说《在波涛中沉浮》获辽阳市委、市政府奖。

2.中篇小说《失去尘根的汉子》获《中国作家》杂志社金秋笔会三等奖。

3.长篇小说《别说没感觉》获“先觉杯”全国征文大赛奖。

4.长篇小说《滴血石》获“中华颂”全国征文大赛奖。

5.长篇小说《其实不想做女人》获“第三届海内外华语创作笔会”小说类一等奖。

6.短篇小说《瞧这哥们,真逗》获“世界华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赛”银奖。

7.长篇小说《千层岩下报春晖》获“中国作家创作年会”一等奖。

8.中篇小说《为了拥有明天》获“第二届u2018新视野u2019杯全国征文”小说类二等奖。

一篇关于侯国锋的文章《以青春之姿 与文学对坐》作者:金鹰士

以青春之姿 与文学对坐 ――谈说侯国锋 【作者】 金鹰士

2008年,对于作家侯国锋来说,是让他喜悦又欣慰的年份。不仅是因为这一年祖国的荣誉和光辉令世界瞩目,不仅是这一年祖国凝聚的力量、征服的力量感动了世界,让他感到了国人的骄傲,还因为作为作家,作为一个六十五岁的作家,在他夕阳映照,又一个秋色染黄时,他的短篇小说《我是流浪狗笨笨》先是在《鸭绿江》杂志上发表,继尔他的十八万字的长篇小说《其实不想作女人》在《安徽文学》全文刊载。这是他心血创作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是对他半生追求最大的慰藉。尽管他曾生生不息地创作并发表了六十二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尽管他刚刚出版了并引起关注的八十五万字的矿山风云系列长篇小说《滴血石》、《燃烧石》、《擎天石》,而这毕竟是在他六十五岁的生命当中最为辉煌的一程。

在我的心目中,我一直把他视为辽阳文学中的一块高地。我一直给他以别样的敬重。在那些高高低低、老老少少的创作者当中,我始终恭恭敬敬地称他为侯兄。细想起来,这一定是因为他的豪爽仗义、慷慨大器,这一定是因为他机智敏锐、兄长的担当,这一定是因为他的几十年对文学的孜孜追求、不弃不舍,这一定是因为他的不媚不俗、凛然傲物,给了文学、给了作家一份尊严。

其实,在人们对文学仰慕敬重的同时,对作家是有所期待的,就如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中,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于文学,于是人们就会单纯而质朴地到作家身上去寻找这些美丽和光彩,尽管这并不公平。大多时候人们是会失望的,人们会发现,一些作家派生出美丽光彩的东西,而其自身恰是相反。

而在侯国锋看来,作家是有责任的,作家的称号是深重的,他对于作家的“玩儿”是不屑的。在多年对文学的追逐中,在他诸多美好的品性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辩,就能看到文学留下的痕迹。因为文学的天职就是磨砺心灵,擦亮眼睛,去将人类的光彩一一展现。比如他儒雅,他更慷慨仗义。他老是头发一丝不乱,一身整整洁洁,说话斯文,恪守温良恭俭让,有事没事让一屋子诗书熏染自己。可一旦走出家门,仗义执言的事做过,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事做过,敢说敢为敢做敢当的事做过,往往谈笑之间就能平息朋友之间的一场误会,交言几个来回就能让纠纷双方握手言和。他在工友之间说话是有威信的,在文友之间做事是有份量的。你细品吧,在他身上总能找到古今侠士的影子:比如他的机智多谋,又极有兄长的宽厚担当;因为他的聪明,因为他的谋略,因为他的仗义,谁都愿意找他,和他喝酒可不白喝,谁心里有什么难事,和他说说也就开了,谁心里有什么疙瘩坐在他面前一会儿也就解开了。

因为他在辽阳喜爱文学的人里属于年长者,大家就拿他当兄长一样看。我性子有些拙笨,看事一根筋,一段时间有事总在心里打磨磨,于是就打电话给他,也就是三言两语的事,换个思路转个身就完了。事后我觉得为什么找他,大哥啊!比如他的沉静,他又宾客如织,朋友满座。在弓长岭一带,可以说他是一方名士,人们奔着他浩浩荡荡的矿山的故事,奔着他的风趣幽默,也奔着他的有情有义。在他的朋友里边有文学界的巨腕,也有年少二十的初学写作者,有五六十岁的矿山大亨,也有多年矿山老友,有政府官员,也有“引车卖浆之流”,有当地几十年的老友,更有驱车几十公里奔着他找他对坐的。他说话有人买账,他吃饭有人买单,即便他病了一次,人们也会纷纷相告纷纷前去,像探望自己的父兄,像探望亲爱的师长。

记得那年,在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前夕,他的矿山风云长篇系列的第一部《滴血石》适时出版,这震动了整个矿山,人们奔走相告,以获得了这本书为荣、为骄傲,一时间,弓长岭成了一座“沸腾的群山”。在发行仪式上,朋友们赠的花篮摆满了整个会场并延伸到酒店的门外,等待他签名售书的人们排成了一条长龙。那时真是为他高兴。有古语说,人情练达即文章。人生这一大文章他作得是好啊;比如他为人谦和、谦恭,可他端端地往那一坐,你又分明看到了他一身骄傲的骨头。他特讨厌会写几个破字就上下拿捏老拿自己当贵族的人,常常牙缝里透出不屑:“一个鸟人”,他也特可怜那些被别人呼来喝去的文人们,觉得他们做人没意思,活着没份量。我一直觉得,在辽阳这块不大的地方,侯国锋是最给作家、最给喜爱文学的人们长脸的人。在他身上你常常可以看见人们对于文学的敬重,你时时可以看见作为作家的尊严。

在他身上,没有人感到六十岁是一个老迈的年龄,从他喷涌不息的激情中,你分明看到了他的青春之姿,从他源源不竭的文字中,你分明会感到他朝霞般的照射,即便他哈哈的昂然一笑,你也能感到他春风般的浩荡。在他六十二岁的时候,谁能想到他居然潇洒走一回,去到北京鲁迅文学院参加了一次培训,结业时竟也发表了几个好篇章。在青春校园里当了一回老大。我老是在想,像侯兄这样,他怎么会老呢?在他的生命中,他始终是以青春之姿与文学对坐,在文学中汲取给养又反哺生命,无形中,使得生命无限延长――因为他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感激,因为他给时代留下了激情的记录,因为他给矿山留下一份完整的记忆。这便是文学亲昵他抑或他亲昵文学的原因。

上一篇:何灿华

下一篇:古贺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