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闲云

时间:2024-02-19 10:59:51编辑:小简

红尘闲云的个人简介

作家红尘闲云,原名夏闲云,字水,号闲云,别号醉。70年生人。读书时做过勤杂工,毕业后做过记者,想发财时做了公司法人代表,终于能吃饱饭了才开始写字。因多次重病,对生和死都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使闲云坚定了写字的信念,“为文字而生”成了她人生的信条。闲云的文章以哲思类为主,所涉内容大多是对人生意义的诠释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物简介

红尘闲云,原名夏闲云,字水,号闲云,别号醉。

70年生人。读书时做过勤杂工,毕业后做过记者,想发财时做了公司法人代表,终于能吃饱饭了才开始写字。因多次重病,对生和死都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使闲云坚定了写字的信念,“为文字而生”成了她人生的信条。

闲云于2005年创建了 寻梦源论坛,后更名为五福园论坛,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网上家园。

闲云的文章以哲思类为主,所涉内容大多是对人生意义的诠释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出版作品:思想随笔集《醒园深处》、小说《溯源》(第一部 史前之前)、 人生哲学+思想随笔《 醒园幽音》、小说《溯源》(第二部 还是史前之前)。

著作简介

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醒园深处》

2010年2月第1版 作家出版社

这是一部文学闲话,也是一部人生 哲学,全书以随意自然的文字、汪洋恣肆的笔触、天马行空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作者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

聆听作者 娓娓动听的话语,面对作者敞开的心扉,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熟悉或陌生的自己,并与作者一起走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在最为质朴的震撼中发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天地……

《溯源》(第一部 史前之前)

2011年5月第1版 作家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史前之前的历史,记录人类的始祖 伏羲、 女娲等人的前生前世在上一个世界末日来临之前,为世人所做的一切。这是一部历史,更是一部哲学史,它屡屡打破人的惯有思维和 认知,带人回归自然,回归自性,回归生命的源头。

创作动机:玛雅人对2012的预言,把一些人弄得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把一些人活生生地拉进了人间地狱。写这部《溯源》,就是要溯一下生命的本源,溯一下自然的本源,从而让人们真正地认识自然,明晰生命的真正意义,使人们回到正常的生命轨道。

《醒园幽音》

2011年4月第1版 作家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哲理小书。韵味古朴的部分,文意新鲜;文笔现代的章节,意义深邃。文章篇幅多短小凝练,耐品耐读,发人深思。最为可贵的是,从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里,人几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灵魂深处的共鸣。潜心静读,犹如偶遇知者,纵使无言也会心有灵犀;反复品味,就像江河入海,纵使平静也已涵容万千。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凡所有执皆属自伤;凡所有贪皆为自残;凡所有恶皆为自亡。凡所有善皆不举善;凡所有慧皆不张扬;凡所有道皆归脚下;凡所有法皆归自然。做一个智高德厚喜乐常在的贵人,让生命快乐地流动。这,就是醒园传来的幽音。

《溯源》(第二部 还是史前之前)

2012年8月第一版 东方出版社

内容简介: 第二部:这仍然是一部史前之前的简史,通过概述魔鬼丹家族几代人的不同梦想和追求,引出了骇人听闻的“升灭计划”,从而提出了“精神生命”和“生命精神”的理念。“升灭计划”实施之后,地球上的人类经历了灭亡与重生,然后又一次从兴旺走向衰落,由此揭示一个并非秘密的秘密,即并不新鲜的真理――贪婪和私欲必将导致灭亡,不论是国家,民族,集体,还是个人,而生命的最终归处是由“生命精神”走向“精神生命。

事实上,第二部是第一部的前奏,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真相,讲述了盘古和女娲造人的过程,掠过了“ 女娲补天”的真实镜头,交待了主要人物们出现在第一部中之前的一些经历。由此引出十方式思维。可以这样理解:《溯源》(第一部)只不过是一个“前言”,《溯源》(第二部也不过是一个“大序”。

闲云语录

诗句

淡如清风净如月,莫如无风无月,不净不秽。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凡所有执皆属自伤;凡所有贪皆为自残;凡所有恶皆为自亡。凡所有善皆不举善;凡所有慧皆不张扬;凡所有道皆归脚下;凡所有法皆归自然。

人生非交易,无须计公平,搏而尽其力,享而微其心。高官厚禄平常事, 粗食布衣亦从容。

举善而善善尚缺,因善受累怨难含。不善而善方自然,无意横渡达彼岸。

人生枯荣皆有因,月圆月缺尽风景。腾云仙境终如烟,根植沃土方葱茏。

生当伴长歌,归隐琴音袅。有盟相安好,独行且逍遥。

世间理,不为不明;世间道,不守不觉。

十方法界,貌似渺远。以步代量,穷生难转。一念相通,十方同距。以念过境,任尔横穿。

心清意净如风月,万古长空 一念间。

鱼息草倦,闲静 醒园神婉转。 墨暖茶清,满纸乾坤心自明。 十方同距,万境相通凭念取。 一世三生,踏尽繁华终作空。

铜本无臭臭万年,万年臭中万人陷。世人爱财无非议,君子有智财顺便。 朝时求财忘所以,暮时得财心难还。与其末时肝肠断,莫如及早醒幡然。

知者相和,和得满堂欢愉;智者相和,和得乾坤朗朗;净者相和,和得方界清明。

言论

感谢所有的生死、聚散、 醉醒、得失、成败和沉浮,让我从 简单随意到红尘闲云。

命主人,运主命,人主运!

心怀善念,心怀感恩,用心缔造智慧人生。积极向上,健康清醒,让生命快乐地流动。

我一直都在,哪怕悄无声息。我一直都在,哪怕你已远去。

人生信条,快乐为本。即使不能叫自己崇高,起码可以使自己善良;即使不能叫自己伟大,起码可以使自己平凡;即使不能叫自己完美,起码可以使自己真诚。

生命的奇迹与世态无关,与世相无关,只与坚定的信念有关,只与脚下的每一步有关。

每个生灵在落地的那一刻起,每一思、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每一舍、每一得都在为自己铺路,路铺到哪里,去处就在哪里。所以,每个人都有他应有的去处。

有喜好是为生动,不因个人喜好而左右他人,是为豁达。有喜乐是为鲜活,不因个人喜乐而无视他人,是为智慧。有悲而无痛是为如如,悲悯于人是为大慈悲,以痛示人是为小不义。

十方内外,诸事诸法,莫过于此。师者,应师之以道,勿念其它;徒者,应效之于法,勿愿短长。只有这样,世人才能够一代强过一代,才能够避免因为思维的僵化而导致机能的退化,甚至是智能的退化。

当一个个体沦落到了德薄福浅、五福俱失的地步,就算世界没有毁灭,就算他没有脱离星球,他所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时刻,又何尝不是 末世、末日、末时呢?

只有自然才能够具有如此相对绝对的u2018 如如u2019,它囊括了时间、空间、自性等等各个方面的如如,也就是最高境界的如如。自然的如如,可以说是类似俗常人所理解的如如,但事实上,它也不是绝对的如如。因为,它也是以自性为准绳,并因此衡量、评判、奖惩众生众物

心无挂碍,世上便无阻碍;心无烦扰,世上便无侵扰;心无绝望,世上便有希望;心无私欲,世上处处为己;心有人人,世人都是己身;心有自然,化身即成自然。

人世间、宇宙间、自然间的种种关联太微妙,也太精细了。一个无私无欲的人,偏偏可以得到“无量”之量;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最终将一无所有。

贪心必为过,为私必为过。同样一件事,有人为之属自然,有人为之则相反。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持一种念为之属智慧,持另一种念为之就是贪。

是什么使得土界的生灵丧失了智慧,在昏昏沉沉中把这座天堂变成了地狱,又自以为是并自欺欺人地把这座地狱包装成天堂呢?答案很简单,是私欲。

我们的地球就是在小贪变大贪和小恶变大恶的过程中,逐渐地变成了人间地狱。在这个过程中,众生灵制造了无数的大小灾难,又承受了无数的大小悲哀。简而言之,我们既是破坏家园的元凶,又是自食其果的受难者。

没有人可以逃过自然的仲裁,就像没有人可以逃避自我良心的审判――这是至简的道理,更是至明了的事实。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欺欺人地否认自然之道的存在,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用混乱的世态作为麻醉剂,用麻木的心灵来掩埋自己的良知。

人类置身于自己打造的地狱里,生活在自己编撰的骗局中,时时刻刻在绝望中苦苦挣扎,却又时时刻刻用各种童话一般美好的谎言聊以自慰。

有一个客观规律,不论是从生命学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都是比较相符的,那就是:一味地收纳却不释放,终会导致满塞从而成灾;一味地释放而无收纳,终会导致亏空而成灾。

有些人,永远也不知道,他轻轻松松所拥有的一切,正是别人毫不吝惜地付出的结果。有些人,要很久很久以后才会知道,他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正是过去所作所为的回报。

十方内外,最大的矛盾是自己与自己的矛盾,最难解决的矛盾是人类自身的矛盾。

有精神追求的人,是不需要什么存在感的,只有精神上没有归属的人,才会用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掩饰自己对存在感的需求。并且,越是需求存在感的人,越是有意无意地制造各种各样的矛盾来证明自己,因而也就更容易出现自我分裂的性格。

上一篇:贾常胜

下一篇:惠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