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衡军的个人简介
龚衡军(1902~1971),原名理钧,生于合肥北乡双墩王小郢一农民家庭。少年家贫,中学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合肥城北小学教员、县督学、城西小学校长等职。从民国21年(1932)起,龚先后在合肥北乡、西乡任区长。合肥沦陷后在肥西五里庙办学,收留和培养了不少战时流亡学生。民国35年春,国民党当局成立合肥参议会,委任龚衡军为议长。他在职三个月后便不辞而别,回到五里庙学校,临行时在《合肥日报》上刊载一则启事,揭露国民党“侈谈民主,风气败坏,事不可为。”这则启事被当时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民盟盟员郭崇毅看到。4月,郭即与龚衡军联系,并带去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让他看,使他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是中国唯一出路。基本内容
龚衡军(1902~1971),原名理钧,生于合肥北乡双墩王小郢一农民家庭。少年家贫,中学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合肥城北小学教员、县督学、城西小学校长等职。从民国21年(1932)起,龚先后在合肥北乡、西乡任区长。合肥沦陷后在肥西五里庙办学,收留和培养了不少战时流亡学生。民国35年春,国民党当局成立合肥参议会,委任龚衡军为议长。他在职三个月后便不辞而别,回到五里庙学校,临行时在《合肥日报》上刊载一则启事,揭露国民党“侈谈民主,风气败坏,事不可为。”这则启事被当时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民盟盟员郭崇毅看到。4月,郭即与龚衡军联系,并带去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让他看,使他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是中国唯一出路。
民国36年初,经郭崇毅介绍,龚衡军加入民盟地下组织,协同郭崇毅等人打通舒、六、合、庐一带区乡关系,组织肥西南游击大队(郭曾变卖家产购买枪支组织武装),并通过郭与六合边区工委书记宣育华(解放后曾任市总工会主席)、肥西民主县长周心抚(解放后曾任省文史馆馆长)、皖西军区四分区地委书记唐晓光取得联系。民国37年春,唐晓光指示龚衡军打入国民党军政部门,掌握武装准备起义。龚即谋得国民党合肥自卫总队副总队长职务,后为合肥联防区主任,配合和掩护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一次国民党在合肥召开“剿共”会议,准备兵分八路四乡清剿,龚衡军负责其中一路。会议正在召开时,一位女地下工作者找到龚衡军,对上暗号,龚即交给她一份清剿计划,使党组织和游击队及时转移,避免了损失。他还为解放区多次购买枪支弹药。民国37年秋购买最后一批枪支,用卡车运到解放区。这时国民党当局已有所察觉,派特务跟踪,情势紧张。皖西军区指示龚衡军撤出合肥,立即起义。城内工作交龚兆庆代替。待城内工作安排就绪后,龚衡军指挥参加起义的武装向官亭集结,宣布正式起义。参加起义的武装后改编为皖西军区合肥支队,龚衡军为合肥支队长,皖西军区三分区政委唐晓光兼支队政委。
民国37年冬,淮海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南迁安庆。刘汝明兵团在宿县地区被击溃,残部退驻合肥,大肆抓兵囤粮,扬言要在合肥顽抗到底。为配合城内斗争,龚衡军常与城内联系,担任交通员的有陈永年、孙祥治等,龚衡军二弟龚镜仁也时而帮助送信。那时刘汝明常派兵出城抓丁抢粮,龚衡军即根据城内情报,派合肥支队设法打击敌人,迫使刘部龟缩城内,不敢深入四乡骚扰。合肥解放前夕,他还派部队逮捕了国民党中统特务队队长周丙章,缴获了几部电台及一个特务中队的手枪。
民国38年1月21日凌晨,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先头部队由肥东磨店方向挺进合肥,刘汝明部虚晃一枪便从南门向芜湖方向逃窜。中午时分解放军开到大东门下,县长龚兆庆大开城门,率县政府有关人员迎接大军,合肥和平解放。当晚解放军先遣纵队谭启龙、宋日昌等首长也赶到合肥。第二天龚衡军随同皖西三分区政治部联络科长郭崇毅、合肥支队政委马力率部队由肥西官亭来合肥迎接先遣纵队,为合肥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