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庭的个人简介
黄昆庭(1890―1931),原名黄仁振,壮族,广西大新县雷平镇车站村板盆屯人。
基本内容
人物经历
黄昆庭,1890年生,雷平县太平乡板盆屯人。早年因不满土官的统治而受迫害,被迫逃离家乡到广州从军。1918年春,他奉命调回广西,曾到桂林讲武堂学习,并接触了进步思想。1925年下半年,黄昆庭被派到平南一带开展活动,并与韦拔群有往来,相互学习,共同探索革命真理。1929年6月,在李明瑞部队当连长的黄昆庭受李明瑞的委派,回雷平县招募新兵。黄昆庭回到家乡后,走村串户,发动群众从军,曾几次给李明瑞提供了几批兵员。
1929年9月,李明瑞再次派黄昆庭回雷平招募新兵。10月,俞作柏、李明瑞反蒋失败。共产党员俞作豫率广西警备第五大队,护送俞、李撤往左江地区龙州城。为了配合举行龙州起义,建立左江革命根据地,黄昆庭遵照李明瑞的指示,将招来的200多名兵员,就地组建为雷平县农民自卫军,黄昆庭任大队长,下设三个连。随后,黄昆庭带领农军在荣圩、三伦、品现、板盆、伦那等村屯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1月下旬,黄昆庭带率队伍到龙州参加平息蒙志仁叛乱。1930年2月龙州起义后,黄昆庭将雷平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雷平县农民赤卫军。2月中旬,红八军第一纵队到太平圩的当日傍晚,黄昆庭带领雷平县农民赤卫军协助红八军包围了太平土官李昭府,并释放被关在府中10多名妇女,没收李昭家中的财产分发给贫苦农民。接着又派农赤军一个班配合红八军前往安平捉拿土官德普,并将李就地枪决,为民除害。在红军的帮助下,黄昆庭组织成立了太平农民协会并任主席。红八军离开太平时,黄昆庭发动农会会员积极为红军挑运武器、弹药。红八军离开太平后,黄昆庭率领的农民赤卫军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他带领农赤军和农民协会驻进李昭府,并在门口挂上“太平农民协会”的牌子。不久,黄昆庭奉命率队到上金县上龙(今龙州县上龙乡)一带驻扎,保卫龙州城,并发动当地群众打击土豪劣绅。
1930年3月20日,红八军遭到敌人的袭击被迫撤出龙州后,驻扎在上龙的黄昆庭部也遭到敌人的“清剿”,损失很大,被迫带队退回太平家乡,仅剩下70多人枪。此时,国民党龙州督办任命安平土官李德普的儿子李少鹤为雷平县长。李上任后,便搜罗爪牙四处抓捕革命骨干,悬赏通缉黄昆庭等人。
国民党反动派大搞白色恐怖,农军活动面临种种困难,但黄昆庭没有被困境吓倒,没有丧失革命斗志,从上龙退回太平后,又在家乡一带招集近300多人枪,到养利、龙茗、镇结一带活动,试图上右江寻找红七军、红八军,途中多次与敌军遭遇,无法突进右江,只好退回家乡。由于部队给养发生困难,黄昆庭被迫暂时遣散部队,待机东山再起。1933年4月22日晚,黄昆庭从上金三叉牌宗活动回到太平,被李伯韬(太平土官李昭长子)、李少鹤指使的爪牙所捕,次日被押往龙州监禁。同年11月15日,黄昆庭在龙州北门飞机场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而英勇就义,时年4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