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端友

时间:2024-02-13 23:43:36编辑:小简

霍端友的个人简介

霍端友(1066―1115)北宋官吏。字仁仲,号诚斋,常州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崇宁二年得中一甲头名进士,状员。历官宣议郎、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知平江、陈州,为政以宽闻,官至通议大夫,著有《霍端友内制》三十卷和《霍端友外制》五卷。

人物简介

霍端友,是平阳霍氏后裔,约为霍仲孺世系第四十三代孙。唐宋年间祖上自平阳迁入常州定居武进县。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癸未科状元,授宣义郎。不过一月,擢为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起居郎,中书舍人。徽宗赐穿金紫服。此前,给事,舍人只能服黑角带,改服之制自霍端友开始。针对朝廷重内轻外,霍端友提出内外侍从更出迭入的建议,并身体力行,自请外任,以显漠阁待制知平江,改陈州。

霍端友为政不以严刑酷法立声威,以宽仁为尚,在百姓中颇具声望。陈州地势低洼,久雨则积水,霍端友令疏新河八百里,由于离淮河太远,积水仍不易流入淮河,霍端友又请示朝廷再开河二百里,彻底根除了陈州水患。霍端友为人正直,内侍石焘传诏,索要瑞香花,霍端友不从,被弹劾罢免。以后,霍端友被礼部召入京都,转吏部,官至通议大夫,因病去世后,赠宣奉大夫。

霍端友3个儿子霍文炳、霍蠡、霍支伸均为宋代官员,从而形成武进霍氏这一名门旺族。霍端友之孙霍超龙,年仅18岁就得中进士,宋理宗喜其年少有为,特命常州地方官将其居地改为“早科坊”。

宋史文载

霍端友,字仁仲,常州武进人。徽宗即位,策进士第一,授宣义郎。不阅月,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起居郎、中书舍人,服金紫。故事唯服黑角带,帝顾见之,曰:“给事、舍人等尔,而服饰相绝如是。”始命犀带佩鱼。进给事中、大司成、礼部侍郎。端友言:“朝廷尊安,重内轻外。可令内外侍从更出迭入,以奉禁闼,殿大邦,俾天下之势如持衡,庶无首重尾轻之患。”疏入,即请补郡,乃以显谟阁待制知平江。改陈州,为政以宽闻,不立声威。陈地污下,久雨则积潦,时疏新河八百里,而去淮尚远,水不时泄。端友请益开二百里,彻于淮,自是水患遂去。内侍石焘传诏索瑞香花数十本,端友不可,疏罢之。复以礼部召,转吏部。官至通议大夫。卒,赠宣奉大夫。

春渚纪闻

毗陵李端行与乡人霍端友同在太学,时霍四十余矣,一日倦卧,忽起坐微笑。端行询之,霍云:“我适睡,闻窗外有人云:u2018霍端友子明年作状头。u2019故自笑也。”端行素轻之,因谓之曰:“尔迟暮至此,得一第幸甚,若果为大魁,则何天下乏才之如此也。”既而二人俱中礼部选,御试唱第之次,端行志锐意望魁甲,即前立以俟胪传,忽闻唱“霍端友”,而色若死灰矣。

霍姓来源

霍姓源出一

出自殷姓。商代汝州为霍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汝州市汝河南古城一带,汝州一带是商汤的儿子霍侯的封地,一直传到周武王灭商。周武王大军包围朝歌后霍侯曾带兵救援,行至黄河时闻商王已死,便回国准备据汝水死守。周武王占领朝歌后挥师南下包围霍国,霍侯投降。周武王将汝州市杨楼镇一带划出一块地方让霍侯为食邑,霍侯建小城开始了平民生活。霍侯及后人一直以霍为姓。为防止霍侯造反,周武王将自己的第六子叔处封到霍地,建立新的霍国,管理和监视霍人。这就是中国古代地图册上汝州同时出现两个霍城的原因。叔处及后人也就改姬姓为霍姓了。周武王死后,传儿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由于成王年幼,其叔父周公旦(武王弟)为避免各诸侯反叛,便自己摄政当国,安定大局。叔处和封到今上蔡的蔡叔不满,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结果成王对周公旦起了疑心,硬起内讧。封在朝歌的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利用次机会,串通管叔等人,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并且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造反。周公和召公消除误会后,奉成王之命调动大军,率军东征。历时三年,平定了叛乱,武庚被杀,管叔上吊自杀,蔡叔充军,将霍叔改职,迁往山西安置,有其儿子继承侯位。这就是后来的山西霍姓。

霍姓源出二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第六子,周武王的弟弟叔处,是武王的同母兄弟。武王临朝执政后,封叔处于霍(今山西省霍县南),建立了霍国,人称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的贵族得到安居,但又提防他们叛乱,就将商代的一部分贵族迁居到山东、山西一带,并封自己的亲族到那里,以便监督,霍叔就负有这种责任。当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霍叔随同管叔和蔡叔勾结武庚叛乱,失败后被废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君。霍国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掉。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得姓始祖:于霍(霍叔)。霍州乃海内外霍姓始祖开基的地方。根据《姓纂》和《广韵》等书记载,霍姓的来源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距今已31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周武王临朝执政之后,封其弟叔处(又名叔武、于霍)建立了霍国(当今山西省霍州市)。霍州不久前发现的清乾隆三年的霍叔遗址碑,就是历史上霍国存在的又一史实佐证。叔武受封后,被人们称为霍叔,周武王灭商后,既想让商代贵族安居乐业,又提防他们叛逆造反,将部分贵族迁于山东、山西一带,并命霍叔、管叔、蔡叔共同负责监督之责,权力之大,被称为“三监”。到周成王时,管叔、蔡叔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也就是历史上的“管蔡之乱”,失败后霍叔受到牵连,被废为庶民,但霍国依然存在,并由霍叔之子继任国君。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661年,霍国被晋太公所灭,霍地归晋,称为霍邑。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因此远古的霍州是霍姓中国人的最初发源地,也是霍氏开宗立姓、繁衍、槽迁的地方。故霍氏后人尊于霍为霍姓的始祖。

霍姓源出三

出自先姓,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霍,将霍地封给先且居,称霍伯。

上一篇:黄昭鸣

下一篇:耿来金